琵琶是曼妙的樂器,樂場是權貴者的天堂。細聽琵琶,悠揚婉轉。在迷離的燈光映襯下,在動人的舞樂中,在醉人的美酒酣飲之時,聽一曲琵琶夜吟,沉迷其中。
? 當然,真正優美的旋律,哪怕沒外物襯托,也依然撥動心弦。白居易在潯陽江頭小船上偶聞的琵琶聲,使他深有觸動,更令他有感而發,創作千古名篇《琵琶行》?;蛟S,只有一位白居易的著作流傳千古。又或許,無數地位不同,身份不同的人,在琵琶聲中忘懷自己。
? 大珠小珠落玉盤,便是對琵琶清澈明亮的音色最好的概括。琵琶旋律富有歌唱性和旋律性,所以常??梢娕与S之翩翩起舞。琵琶樂曲既柔又剛,具有剛柔并濟的特點,因此不僅有十面埋伏這樣激蕩的武曲,還有“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綠腰》”的文曲,樂曲題材豐富多彩。
? 然而,不知何時起,琵琶與彈奏琵琶的商女變成了文人墨客筆下的批判對象。琵琶聲成了使人墮落的魔音,商女成了不知亡國恨的罪人,這是否批判錯了對象?琵琶只是能奏出美妙樂章的樂器,商女也只是不合理社會制度下的產物。國運并不是一曲琵琶可以彈崩的,只有上位者長久的不作為和腐朽統治才會使之衰微并墮落。
《北史恩幸傳》載:其曹僧奴、僧奴子妙達,以能彈胡琵琶,甚被寵遇,俱開府封王。由此可見當時統治者對琵琶的偏愛特為尤甚,不懂兵法、不知政治的一介樂師竟能獲得如此崇高之地位。
我兒時便為這琵琶之音迷醉。坐在不大的演奏廳,聽臺上表演者時快時慢的彈奏,整顆心也伴著時重時輕的音樂聲,在空氣中回蕩,任由思緒在悠揚樂聲中高飛。精華之處便在于演奏者是用靈魂在彈奏,琵琶聲能與聆聽者產生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
如今的我到底是沒有古代權貴聽琵琶那樣的壞境,我也不想把純粹的陶醉音樂轉變成一種不務正業的沉淪。我所聽到的琵琶曲,是拋卻了被作為靡靡之音的象征,是天籟中的曲目之一。演奏者靈動的雙手下,《虞美人琵琶》從中傳出,飄到我的面前。“斷弦試問誰能曉,七歲文姬小。試教彈作輥雷聲,應有開元遺老,淚縱橫?!眱炐銈鹘y的樂曲是會永存的,音樂以悅人的本質也是不會改變的。
那么,我愿聽一曲琵琶夜吟,訴說無限的心聲。
(點評學生習作:原以為現在的孩子更喜歡西洋樂器,對承載傳統文化的樂器會敬而遠之,殊不知,在他們的心里,竟然也留有一絲空隙,讓那悠揚的琵琶曲鐫刻在心頭,琵琶本無情,樂音載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