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件事情在微博炒的沸沸揚揚。一件是靳東在微博上暗懟金星,稱“本人是一純爺們,純爺們就愛跟純爺們合作。剛烈、簡單、明了,一切不男不女非爺們的人、事,都無意接觸。”
另一件是最近在《中國有嘻哈》節目中大出風頭的“PG one萬磁王”,被扒出在與另一嘻哈歌手“小青龍”在曾經的一場地下battle中,唱過一句歌詞“送你去見姚貝娜”來diss小青龍。
靳東暗懟金星,源于金星在節目中曾經提過其演技沒有進步,演的角色同質化嚴重云云,沒想到遭遇靳東如此回應。
說實話,我看到微博時也暗暗吃了一驚,靳東不是一貫以儒雅、有風度著稱的老牌大哥形象嗎?如此無法接受批評,況且用出這種粗鄙的詞匯,人設瞬間崩塌。看他微博下面的評論,更覺恐怖。有不少人表示“粉轉黑”,無法接受這種公然的辱罵。但有更多的其粉絲妄圖為其洗白,有人辯稱“不男不女指的是網絡上陰溝里的小人罷了,不要帶入”,有更多的人宣傳“怒懟就是爽”,“就喜歡這樣的真性情、真漢子”。
我就納了悶了,曾幾何時,出言不遜、辱罵他人成為一種有性格的表現。不談論金星批評的對與錯(就我個人來看,靳東近期演繹的一系列商務精英男確實讓人審美疲勞,相似的打扮,似曾相識的談吐,的確還有很大改進空間),起碼她是在一檔公開節目中公開地去談論和點評,而靳東采取這種暗搓搓的方式來回應,實在有點小人行徑,令人不屑。拿金星的性別來做文章,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中,更是容易讓人詬病。連著名性學大師李銀河在接受采訪時也說“靳東作為公眾人物說出這番言論沒有教養,很俗氣,應該尊重性少數人群。”
再說PG one的這件事情,則更令人氣憤。本人很喜歡姚貝娜,認真唱歌認真做事,連去世都捐獻了眼角膜的好姑娘,在去世后還被編入歌詞調侃,PG one的教養真不知道到了哪里去。有很多人說,地下這些唱嘻哈的歌手本來就很亂,各種下三流的歌詞都會唱,只是你還不了解。我不想給嘻哈歌手貼上一個什么樣的標簽,也不想去定義他們宣泄情緒的界限到底應該在哪里。一直在追《中國有嘻哈》,也算是打開了一扇門,通往一個以前從未試圖去了解的嘻哈世界。只是覺得,真性情沒有錯,嘻哈本身就是一種用樂觀的態度去調侃人生、發泄不滿、直抒胸臆的一個有利工具。你可能說他只是為了歌詞押韻,并沒有太多的惡意,但我只知道,做人做事都應該有底線,什么東西可以碰,什么東西不能碰,不管你是哪行哪業,這,也應該是起碼的教養。
之所以在題目中寫到“欣賞一個人,難道不應該是從教養開始嗎?”因為很擔憂,像PG one的粉絲,為了喜歡他們的偶像,可以把原屬于漫威的“萬磁王”詞條刪到干干凈凈,完全無腦地去維護自己的偶像。像靳東的粉絲,明知道他們的偶像發表了不恰當的言論,仍然選擇無條件的站隊。還有很多其他明星的粉絲們,沒有底線地去捧自己的偶像,以至于喪失了自我,喪失了起碼的道德準則,這樣的崇拜和喜歡,背后潛伏著巨大的黑洞。
寫到這兒聲明一下,拿靳東做例子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不爽,畢竟靳東在大家的心目中一直是有教養的典范,我也承認靳東相比娛樂圈很多我們知道的,或更多我們不知道的沒有教養甚至沒有底線的明星行為,還是要好得多。之所以寫到他,只是因為是最近發生的事兒,僅此而已。
我們很多人喜歡明星,崇拜偶像,無外乎那么幾個原因,長得帥/漂亮,演技好,有個性,但我覺得,這前面還應該再加上一個前提“有教養”。
我們總會贊嘆國外的電影、電視劇明星中不乏高學歷、高智商、高情商的演員,反觀中國大陸,有內秀的演員并不多。但這難道不是觀眾和粉絲們慣出來的嗎?我們可以接受婚內出軌的演員再次在銀幕上大放光彩,屢次在各種場合出言不遜的演員依然一出現就成為全場人追捧的焦點,臟話連篇耍大牌的演員依然可以憑借外表的皮相贏得粉絲的力挺,這個世界,真的讓人有點看不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類心靈的花園中,最質樸、最美麗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養。十八世紀末政治家、思想家勃客曾寫過這樣的話:“教養比法律還重要,它們依著自己的性能,或推動道德,或促成道德,或完全毀滅道德。”所以,明星們那些亮閃閃的光環,并不能掩蓋其是否具有基本教養的事實,并不能成為他們可以無視教養的遮羞布,驕傲得向他的粉絲宣告,“我就是沒教養,但你們就是喜歡我。”
一直都記得一個畫面,什么節目已經不記得了,可能是個明星旅游節目。林志玲因為同隊的隊友暈車嘔吐,用手為其接住嘔吐的穢物。有人斥責其炒作,有人覺得不屑,但這難道不是教養的體現?換了你,你能否做到?如果你覺得一個人在你的面前一直作秀,那可能只是你誤解了她,用你晦暗的心妄圖去歪曲,其實那只是人家基本的教養。
教養是衡量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一張X光片,臉面上可以依靠各種包裝繁花似錦,但只有內在的品質,才經得起沖刷和考驗。明星是大家日常娛樂中看的最多、關注的最多,討論的也最多的。所以,我只是非常大言不慚的衷心希望,有教養的明星會越來越多,有教養的粉絲也會越來越多,這種教養,無關才華、無關學識,不是你會寫兩首詩,會搭配如何時尚的禮儀服裝,或是精通各種社交規范。
教養只關乎心,一種對他人的尊重,一種謙和的態度,一顆善良的心,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