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分植了一株茉莉。一個月后,一株繁盛。另一株接近死亡。
她說:我以同樣的方式給予它們恩賜。陽光。土壤。水。它們卻回報給我不同的結(jié)果。人該如好木。
已過去兩日。漸漸淡忘。河流上白鷺飛過,澗邊鳳尾蝶安睡。獨自站在這場夏日短暫的暴雨面前。鐵軌上偶爾有火車飛快駛過。
在一家小作坊里目睹一件木器的形成。作坊矮小,光線不暢,所以非得點著日光燈。墻面的轉(zhuǎn)角有兩盆蘭花。木桌散發(fā)陳年腐味。穿布衫的中年男子用櫻桃木。棗木。檀木。做成小巧別致的獸形。通常為虎。鹿。鶴。以及傳說中的龍鳳。古人配飾于腰間,環(huán)佩玲瓏。
他說,古代中國人知道什么是好東西。并且清楚如何相待及贊揚。現(xiàn)代人差了很多。
他門前的青石板路,跟老街的很相似。讀書的閑事,不回家,不做作業(yè),反而是去那里走走。它們都是古老的,都承擔(dān)著歷史的揉搓。于是光滑,并且布滿美麗的紋路。
它們天各一方。它們被我遇見。我在命運里成為它們的媒介,通過我的眼,我的撫摸,達到互識,彼此相知。
“時間太短,時間不夠,但一切都來得及。一起去環(huán)游世界,帶上簡單的行李,即刻出發(fā)。時間所剩無多,走得越遠(yuǎn)越好。”――安妮
我羨慕說走就走的那些人。自行遠(yuǎn)去。我也明白,他們所要承擔(dān)的,比常人多。他們在庸碌的人世從不懼怕兩件事:及時行樂。死亡。我對他們抱以崇敬,他們有能力,并且勇敢。獨自走路。無人問候的城市。沒有朋友,沒有相熟的人。冷氣充足的房間,陌生的梳妝臺和浴室。沉默地走路,拍照,吃飯,微笑,問路。睡前或許看幾頁書,或許喝半杯牛奶。
此刻告別,相逢何時。從來不是問題。
睡著了,又醒了。
路面濕了。雨水充沛,植物潤澤。兩日已經(jīng)過去。不愿意等在原地待命。要一邊前行一邊等待。
我終于明白N說的。對待一些事物,有時除了但笑不語,的確沒有其他更為妥當(dāng)?shù)姆绞健?/p>
6.16--6.17
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