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任3:再見,不負遇見

最近上映了一部愛情電影叫《前任攻略3》,看過的人都說比1和2要好。那天跟著師傅學駕照回來,一路上注意力集中的緊張感讓我感覺有些困意,不想再做其他事情,于是晚上只身前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落幕之后,發現對于眾人都說“好”的觀點我似乎也只想茍同。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部電影接近現實吧,更有朋友說,電影中的孟云和林佳就是現實中的我們,這又讓我想起一個朋友曾給我講述的一個故事。那是一個關于男孩和女孩的愛情故事,也是我們這一代人大都經歷過的青春。

1 匆忙的告別 蒼茫了一段回不去的青春

男孩叫徐景俞,他回憶時說,那一年的夏天,臨城的雨下得格外的勤快,天空就像受了委屈的孩童一樣,不停的在哭泣。七月十九日那天,雨水滴落得特別的平靜,沒有狂風,也沒有雷鳴。在臨城最有名的花海湖畔,走動的人影寥寥無幾。

花格傘下的男孩女孩逗留了許久,然后,女孩從傘下走出,向公園門口走去,她沒有撐傘,也沒有回頭,留下的是手中還捧著花束的男孩。也許是不小心,也許是不經意,留在男孩手中的傘瞬間滑落在雨水里。畫面就此定格。

女孩最終還是走了,就像吃了鐵秤砣一樣,再也沒有回頭,但她應該是流了眼淚的,因為她知道,留在她身后的男孩的心里,他到底有多愛她。

只是,縱使千萬種不舍,隨著畢業與長大,這一份愛在他們看來都已經到了該告別的時候。離開的緣由,不是不愛,也并非深愛,而是在那個臨近談婚論嫁的年紀里,他們之間不再像校園時代那樣可以什么都不顧及,他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實在太多太多。也許只有分開,才是對兩人往后最好的安排。

女孩叫林子溪,在這場莫名其妙的大雨之前,她和男孩還是在一起足足三年零四個月的幸福情侶。那場讓他們記憶猶新的沉靜之雨,是他們迄今為止最后一次見面,也是他們在23歲那年告別青春的唯一儀式,匆忙而倉惶,沒有任何留言,卻留下了深深的牽掛。

隨著時光的匆匆逝去,在三十歲來臨之際,他們竟相隔了一整段年少青春,那些計劃里的幸福,也在漂泊游走中始終未至。

作家八月長安在《最好的我們》里寫道:“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后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別”。

是啊,我們都是生活里平凡的大多數,總是在那些年低調而匆忙的告別儀式中無奈的放棄了純真的摯愛,然后在油膩的生活中,蒼茫了一段“奔三”前的青春。

也許,回憶就是一段青春的憂傷,總是讓那些年少的心無處安藏,就如那秋天遙遠邊處的火燒云,燒得厲害,燒得精彩,可記住的始終只是那個后來孤獨的自己。然而,有些稍縱即逝的美好,就如那年初一課本里學到的《十三歲的際遇》,最美的遇見總會定格成觸動心弦的曾經,有的美麗,有的憂傷。

2 青澀倔強的年紀 誰也沒有讓著誰的脾氣

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可長大后又覺得,如果能夠回到十七歲那年應該很好!時光就是這樣,一旦走遠了,就不必再想還有回頭的機會,那些舊時光里的青春稚氣,從此也只能相望顧盼,泯笑江湖。

高二那年,徐景俞和林子溪第一次相識,那時,他們同在臨城一中上學已有一年。在此之前,他們就像從未謀面的兩個人,對彼此的存在毫無印象。

臨城是一座邊陲之城,教育水平比較發達,下轄縣區中學成績較好的學生都熱衷于到臨城一中就讀。按照大人們的說法,在這里考起重點大學的概率要比一般縣級中學高很多。所以,緊湊的一中校園里,數千張臉中就算是同一個年級,兩個學生同校一年未曾相識也屬正常。

林子溪來自臨城J縣,作為一個離異家庭出身的女孩,雖然從小成長在經濟條件較好的農場,一直衣食無憂,但心理安全感的缺失總與那些來自“完滿”家庭的孩子有些差距,最為突出的是她懼怕集體活動,缺乏對他人的信賴。

她特別害怕一切與集體有關的活動,所以上高中之前,與她要好的朋友幾乎很少。離家到臨城上高中的一年里,她并無多少要好的同學,徐景俞也不曾知道那樣煎熬的一年她是如何度過的。

徐景俞來自臨城E縣,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小子,他從小的夢想就是終有一天可以走出那片貧瘠的土地,去那城市的中央,為家鄉的絢爛發展尋找一片特別的輝煌。

所以,看似呆頭呆腦的徐景俞從小就特別的努力,學習成績從來都不是家長焦慮的事情,但家庭的成長環境對他造成的影響始終是他成長的陰影。

九零一代的高中生活與目前的現狀大體相似,那時社會各方對高考的重視程度與現在也相差無幾。所不同的是,大批的農村九零后在那個信息還不夠發達,或者說是條件還比較滯后的艱難階段,學習壓力的突然劇增幾乎牽絆了大部分人的高中生活。

高一那年,從邊陲小鎮初級中學直接考進市一中的徐景俞一下子改變了成長的模樣,他的學習成績一下子落到了從小未有低谷。那一段日子,所有半夜不肯睡覺的回憶,都是為了把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

有老師說,高考的壓力著實為難了這一代農村孩子。雖然社會發展飛速,可在那一段歲月里,城鄉的差距也在與日俱增,農村孩子的成長基礎始終落后城市孩子許多。臨城一中的學生大都以臨城市區孩子為主,所以學習環境的改變也使得像徐景俞這樣的農村孩子對壓力一詞有了新的體驗。

高二分文理科,徐景俞靠著死磕的努力擠進了文科重點班,從此與同樣選擇文科的林子溪相遇在同一間教室里。高二時的徐景俞迷上了打籃球,性格也與往昔大有不同,調皮搗蛋這樣的詞匯從來都不是用來形容他的,但那年的改變讓熟悉他的人們不約而同的大吃一驚。無論是在語數外等重量級課堂上,還是在只需“應付”會考的物理化學課堂里,他總是能給老師和同學制造一些小“事故”。

開學的第一天,班會課上老師給大家安排座位,好多之前熟悉的同學大都“私下”物色好了同桌,而徐景俞和林子溪卻因為性格的怪異與孤僻,始終沒有同學主動與他兩同桌,最后順理成章的,亦或是命中注定的,他們成為了同桌。他們的緣分也許就該從這一次座位的劃分說起吧,這樣的兩個人坐在一起,也許注定了一場世紀之戰的相愛相殺。

上課的第一周,兩人的小戰爭就爆發了,徐景俞習慣了在課桌上橫向霸道,高一時就曾因“霸占”同桌抽屜的問題被班主任調座。這才不到兩個星期同桌,就因總把林子溪課桌上的書本扒落在地而被林子溪驅逐到了“三八線”以外。那個周末,林子溪找到班主任要求調座,她說不想和徐景俞坐同一桌。經過班主任的一番周折,還是把他倆調換開了。

雖然調開了,但徐景俞似乎是對林子溪心中有愧,每到林子溪值日的時候,他總是熱心的給她幫忙。雖然看似吊兒郎當,但他對學習特別專注,在這一點上,林子溪雖然不喜歡他的無理霸道,但對他的專注還是由衷的佩服。這樣看來,他的調皮搗蛋似乎又是不成立的。

一個學期過去,徐景俞在班上的調皮搗蛋似乎成了這個班級的活力源泉,但依然沒有改變的是沒有女生愿意與他同桌,而班上僅有的十一位男同學除了他大都是沉穩型的,也很難和他坐到一塊。可班上女生也是單數,加之沒有多余的課桌,總要有人降得住這位“小魔王”才行。最后,還是林子溪來挑起了這一“重擔”。

雖然他們的脾氣是誰都不肯讓著誰,但在同學們習以為常的“交火”中,倒是上演了一場青春里“不打不相識”的青澀喜劇。經過高二一年的打打鬧鬧,徐景俞和林子溪的“冤家”聚頭之路就算是有跡可循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話:青春稚氣里的相遇,我們誰也沒有讓著誰的脾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各自留給了彼此青澀時光里的美好回憶。

3 少年人的幸運 是我們從來都不肯放棄

果戈理曾說:“青春終究是幸福的,因為它有未來。”在十七八歲的追夢年紀,夢想就像是春天花壇里含苞待放的花兒,總有許多值得期待的精彩。

高三,一段曾讓許多人都苦澀的青春,埋葬了不知多少少年人的快樂,同樣也開啟了許多逐夢人的理想。那一年,依然為同桌的徐景俞和林子溪,依舊懷著他們調皮搗蛋和孤傲如我的性格,卻不約而同的在高考倒計時的鐘聲中收斂了各自的小脾氣。

在臨城一中,徐景俞和林子溪學習不算拔尖的那一類,但至少在年級重點班里,他們的基礎還算得上扎實,加上他們各自身上肩負的家庭期盼,那股學習的韌勁卻鮮有人可與媲美。當然,還總是充滿著坎坷與挑戰。

每一次月考,徐景俞對自己的成績幾乎都是失望的,在他看來,怎么努力也跨不進前年級前二十的尷尬總是一場人生的悲劇,這讓他對自己上某重點大學的夢想感到堪憂。于他而言,只有排在985、211這樣的重點大學才能實現他一招逆襲的人生之路。

林子溪雖然成績要比徐景俞落后一些,但她又是一個孤傲且樂觀的人,她知道她的基礎有限,但只要能夠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就行,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夠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她與徐景俞還有一點不同,她對生活的向往有很強的目標性,似乎一切都會在她的計劃之內。

磕磕絆絆的高三隨著夏天的到來,默默的接近尾聲,而高三同學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過得焦急起來,畢竟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場改變人生的考試。教室里,各個學科的老師依舊不停的發著卷子,所有的同學幾乎少了打鬧與午休的時間,就連半夜兩點的自習室里依然是埋頭紙卷的人兒。

那個夏天,徐景俞與林子溪之間的小戰爭似乎沉寂了許多,他們相互監督著對方是否跨界的言行,又各自自覺的猛啃著手中的書本。仿佛在高三這一年,他們真正體會到了求知若渴的滋味。

高考結束,徐景俞未能如愿考起他理想中的重點大學,家人想讓他補習重考,但他放棄了。十九歲的年紀,農村的父母已經兩鬢斑白,他不想再讓父母為他多負擔一年高三。

于是,徐景俞報考了一所本省省會城市K城的普通院校。他知道,高考之夢雖已破碎,但人生之夢才剛開啟,并非考不上當初理想的重點大學人生就已成定局,至少他還可以在大學期間通過努力進行挽回。

林子溪的成績正如她所想,可以報一所自己認為還算不錯的學校,選擇一個自己還算喜歡的專業。只是,她所選擇的那個學校離家太遠了,需要乘坐數個晝夜的長途汽車到F省G城。

對于心懷夢想的花季少年而言,大學同樣也將是他們繼續努力的下一站。徐景俞選擇的專業是法學,他希望自己將來畢業以后可以成為一名律師,在充滿現代化的城市里駐足。林子溪選擇了財務管理專業,對于她而言,財務管理是她將來最想從事的一項職業。

回想年少青春的我們,對未來的一切如饑似渴,如狼似虎,恨不得把身體里所有的力氣花出去,然后打造一個極有魔力的未來。想想,那該是青春里最有朝氣的年紀了!

當我們捧起時光的水灑向那未知旅途時,或許我們都不曾細想未來的一切,但那又如何,少年人的脾氣,懷揣夢想就不該放棄,離開中學校園,我們終將在奮斗中走向那未知的旅途。

4 離別的鐘聲 埋藏了萌芽許久的愛情

夏天的六月,畢業與離別成了高三學生不得不面對的場景,一幕幕,一撥撥,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著不同的酸澀,酸澀中滿是對中學時代的不舍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有的在想,那個暗戀已舊的女孩是否到了該告白的時候?也有的在想,到了大學以后一定要好好的瀟灑一番,以解放三年高中生活的壓抑與枯燥。

徐景俞和林子溪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高二以來,他們兩在彼此的學校生活里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沒有她的畫面,他似乎回憶不起來,沒有他的鏡頭,她也需要在腦海里搜尋許久。

如今,離別在即,各奔東西已是不可阻擋。

離開臨城一中的前一天傍晚,徐景俞與林子溪相約在學校足球場,他們談曾經、聊未來,聊那些有口無心的惡作劇,聊那些放蕩不羈的不悔青春,一直待到天黑,然后離別。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大一生活過了半個學期。進入大學后的徐景俞與林子溪,始終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徐景俞曾經想過要向林子溪告白,但是他沒有,他擔心相隔千里的愛戀無法給她應有的陪伴,所以只有默默的聯系與關心。

林子溪心里也清楚,這個曾經讓他哭笑不得的男孩心里藏著她,而她心里對他也有那種特別的情愫,只是,她不知道這份說不出口的愛是否終會遙遙無期。那年,他們終究還是沒有在一起。

大一下學期,與林子溪同系的一個男生向她表達了愛意。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季節,每一個花季里的少男少女都經不住戀愛的誘惑,所以林子溪與那個男孩戀愛了。

5 因為喜歡你 就算不遠千里也沒有關系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對一份愛意可以執著多久,因為在通往幸福的路上,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與挫折,正如高爾基所說:“青春是一個普通的名稱,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滿著艱苦的磨煉。”

躁動時期的愛情,沒有一段至真的感情是可以經得住距離與時間的滲透的,沉寂得越久,干擾的因素就會越多,堅持的信仰也會隨之瓦解。所以,當徐景俞知道林子溪已經談戀愛的時候,他曾一度失落。這些失落在于對當初不肯告白的懊惱,也在于當初不懂得規劃好大學生涯的悔恨。

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疏遠了林子溪。他知道,雖然相隔千里,但他對她的喜歡從來未曾減少。也許是因為年輕,每一個對生活久經磨歷的人都會對他的想法感到幼稚,但那時的他卻對此視死如歸,任憑時間的推移也不肯放棄對林子溪的執著。

半年后的一天,徐景俞接到林子溪千里之外的電話,電話里的她聲音沙啞,透露出的是傷心哭泣后的委屈。原來,那個曾經對她山盟海誓的男孩背著她和音樂系的女生好上了。

徐景俞聽到這個消息,心中懊悔不已,如果當初不是自己的瞻前顧后,林子溪也不至于如此絕忘。自從高二與林子溪相識以來,雖然徐景俞總是惹林子溪生氣,但他從來不會讓他傷心,到了大學以后,他更是時常在電話里為子溪講各種有趣的事逗她開心。他多么希望,這個遠在千里之外的女孩能夠每天都過得開心。

幾天后,徐景俞向系上告了七天事假,沒有別的,只是為了趕往G城看望與陪伴那個他日夜牽掛的姑娘。

作為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徐景俞在大學的經濟條件一直都比較拮據,所以課余兼職,拼獎學金等這些都是他在學習生活中要做的事情。從K城到G城,相距千里不說,兩地的消費水平都有著很大的差距。作為學生的他,當決定要去看望的林子溪的時候,他絲毫沒有猶豫。

寫到這里,也許很人會不理解,只是一趟旅行,不至于去不起,但對于大多數從農村學子來講,千里之行聽起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徐景俞沒有猶豫,也沒有后悔。對他而言,林子溪早已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他那么喜歡她,就算相隔萬里,只要她有需要,他想盡辦法也不會作出絲毫的退卻。

是啊,愛情一旦固執起來,只有對方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遠千里又有何妨。

那次回來以后,對彼此期許已久的兩個人終于決定在一起,相隔千里,那是多少年輕人都懼怕的異地戀,但他們開心的堅持下去了,一年、兩年、三年,直到大學畢業依然沒有分開。

6 一生相依的誓言 抵不過現實的羈絆

大學畢業后,徐景俞和林子溪雙雙回到臨城。林子溪在臨城市區找了一份銀行財務的工作,徐景俞由于工作崗位不匹配,在臨城徘徊了近一個月仍然沒有合適的工作。

后來,他通過朋友介紹在臨城S縣一家很有名氣的律師事務所工作。由于臨城市區與S縣城相距甚遠,所以每個禮拜兩人在一起的時光大約只有一天,要是趕上出差和加班,可能一個月都見不上一面。

剛剛結束大學的千里異地戀,又匆匆走進了短距離的兩相思,這讓林子溪感到很難過,徐景俞也覺得特別別扭。但是他太愛他了,經過那么的曲折,他再也不想讓這份久違的幸福從指間溜走。

他始終默默的努力著,他希望通過努力盡快調到律師事務所臨城本部。只是他想得太過于簡單,律師事務所本部的人事安排不僅要有突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律所有較長的資歷。作為一個畢業不久的新人,又是一名正處于實習期的律師,離調動至本部還有很遠的距離。

怎么辦?剛剛畢業,既沒資歷,也沒閱歷,而且沒有自立門戶的資本,其他又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到底要用多長的時間才能回到臨城與所愛的人在一起。徐景俞一時陷入了畢業后的第一次茫然。

林子溪在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對自己的工作比較滿意,同時在工作環境中接觸到了不同領域人群的生活,社會中的喧囂與混雜五光十色,總難免讓年輕的人們看花了眼。一時間,林子溪對她和徐景俞未來有些迷茫。

她也同樣愛他,就像徐景俞這么多年對她不離不棄一樣,她也希望可以陪伴這個男孩一生。可是,再深的感情也抵擋不住緣分的交錯。

伴隨著畢業時間的遠去,他們都已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加之林子溪家里狀況的改變,她比徐景俞更迫切希望可以早一點找到婚姻的歸宿,給自己一個家,讓母親少一份牽掛。然而,徐景俞當時的狀況無論是從事業上還是物質上都給不了林子溪一個美滿的婚姻。

在銀行工作三個月后,林子溪逐漸的想明白了自己心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加上在同單位里有一個早先畢業兩年的學長對她窮追不舍,她終于動搖了,她不想再給徐景俞壓力,也不想再讓自己在生活中處于被動的地位,于是,她決定與徐景俞分手。

那天,正在外地出差的徐景俞放下工作匆匆趕回臨城,他太在意林子溪的離開了,他想趕回來做最后一次挽留。可惜,林子溪還是走了,再也沒有回頭。

7 再見舊時光 愿青春不負遇見

在我們的這一生之中,總要遇到很多人,就像我們需要在人生的各個路口做許多次選擇一樣,我們也要在與這許多人相遇之后,做許多次不同的選擇,然后放棄很多當時也不知道是否合適的人。在那個不知所謂的年紀里,所有單純的小美好,后來大都成為了時空里的回憶,最終,只在我們的青春里,留下了那些深深淺淺的傷害。

詩人席慕蓉說:“在年輕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他。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瑕的美麗。”

也許,每個人都曾經遇到過那樣一個愛著Ta的人,只是每個人采取的方式卻不一樣。青春里總有那么一段青澀如花的記憶深埋在每個人的世界里,沒有任何的現實意義,卻又讓人無比珍惜,就像那年夏天花海湖畔的徐景俞和林子溪。過盡千帆,美好單純,如今回眸相遇,卻早已經年。

正如那句臺詞所說:“有的愛人,仿佛注定要分開,就像一棵樹上的兩根樹枝,原本長在一起,但伴隨各自的發芽,漸漸分叉,生長向不同的方向,再也無法回首。”

也許我們都會唏噓,因為有的愛情,一旦錯過了就再也回不到過去。但我想,對于那些終將要錯過的愛情,我們又為何不大膽的去放手呢!也許,放手之后就會是另一片晴空。

正如我對電影《前任攻略3》的理解一樣,回顧青春并不是讓我們去懷念前任,而是告訴人們要懂得珍惜眼前人,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后悔。過去的青春,一經過去就不應再有過多叨擾,我們只應給予其最深的祝福。

其實,祝福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擁有將來,然后給青春一個完滿的結局,不辜負后來最美的遇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堅持就是偉大閱讀 243評論 0 0
  • 春山煙欲收,天淡稀星小。殘月臉邊明,別淚臨清曉。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
    月亮像銀子閱讀 368評論 4 2
  • “順境一鼓作氣,逆境加倍努力”這是對我們業務人員的激勵。 近日業務狀態很好,與新朋友溝通能一見如故,能夠很快走到客...
    妮子的世界閱讀 307評論 0 1
  • 《羅漢桃仁飲》的功效定位主要在于調理便秘。之前我們有一款茶,《鮮葉百合飲》也可以用于調理便秘,它里面有一些通便的藥...
    南京奧黛麗赫本閱讀 4,199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