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了,媽媽堅持要放下老家的事情,她精心打理的稻田,家里養的雞鴨、貓貓狗狗等小動物,來城里幫忙帶小孩,最重要的是她放下身體不太好的爸爸,獨自一人坐車過來。帶上了所有她認為我們用得著的,或者自己覺得寶貝的東西。一袋大米,她說城里的大米沒營養,自己家種的,沒有打農藥的給我們帶來了。一籃子土雞蛋,她走路一條村一條村收來的。一壺油,她說自己家里榨的油,吃著放心。連紅薯和土豆都給我帶了半袋子,說我小時候最愛吃這兩樣。唯一給自己帶的就是一個枕頭和幾件舊衣服。
媽媽是凌晨到的車站,我趕過去接她的時候,她站在一堆東西中間,像是逃難的一樣,孤單的身影看上去又瘦又小。走向媽媽的時候,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我常常跟媽媽說,年紀大了就不要做那么多活,身體最重要。但她和爸爸為了不增加我們的負擔,堅持在老家種田,一心想的都是為了兒女們的生活好一點。每年到了暑假農活最忙的時候,她安排好家里的事情,就趕來幫忙帶孫女,擔心我上班沒人帶小孩。到了孫女上學的時候,她又堅持回去,一天都不肯呆,念叨著老家的一切。
眼看著父母的青絲變白發,想起那些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她們已經離去或者正在遠去。有時候真的希望時間能慢一點走,讓我多陪陪她們。我們內心其實都住著一個孩子,懷念著父輩或者祖輩牽著我們小手走過的日子。
小時候我是奶奶帶大的,在我還不到兩歲的時候,媽媽就生了妹妹。因為沒有精力照顧我們兩個,我被抱給奶奶帶,這一帶就是十幾年。聽奶奶說,以前她去哪里都是背著我一起,去地里干活就把我放在地里玩,她干完活回家做飯就把我抱在手上。晚上給我洗完澡,睡覺也是奶奶帶。那時農村經常停電,停電了奶奶就點蠟燭,有時候連蠟燭都沒有,就點著煤油燈,黑漆漆的煤油燈燃起來燈光總是飄忽飄忽,煤油的氣味總是不好聞,而且燈臺也被熏得黑乎乎的。就這樣的煤油燈,奶奶還得省著用。我 長大一點上幼兒園了,背了兩本書回來,就故意唬不識字的奶奶,我要寫作業。奶奶給我點亮煤油燈,擺好兩張凳子給我寫作業。其實根本沒有什么作業,我也不會寫字,拿出筆來,在書本上畫波浪線,奶奶笑瞇瞇的看著我,說孫女讀書了,有文化了。
再長大一點,我開始跟著村里的小伙伴到處瘋,釣蝦,摸魚,爬樹摘桑葚。有年夏天,我跟著小伙伴爬上村頭湖邊的桑樹上摘桑葚,我爬的最高,坐在樹杈上吃桑葚,吃完我還想摘一些放衣服口袋給奶奶帶一點回去。中午奶奶在村另一頭喊我吃飯,我坐在樹上沒有聽見,也沒有發覺小伙伴們不知道什么時候都散了。后來就看到奶奶帶著哭腔在喊我名字,來到湖邊找我了。那時,我才懵懵懂懂的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對家人是這么重要。
奶奶一生勤勞節儉,每年過了秋收,田里總有莊稼人掉在田里的稻穗,這些人家是不會再要的。到了八九歲的時候,奶奶就帶著我去拾稻穗,眼看著她年紀大了,背也開始駝了,頭發也開始花白,我就爭著幫她提籃子,這樣好減輕奶奶的負擔。這樣,秋天的田野上,總能看到我們一老一小在彎腰拾稻穗。后來,我在學校學會了一首歌《拾稻穗的小姑娘》。每每跟著奶奶出去,我就唱起這首歌。
拾稻穗的小姑娘
赤腳走在田埂上
頭上插朵野菊花
手臂上挽著小竹筐
山歌兒悠悠
呀,小辮兒晃晃.......
后來我上初中開始住校了,回家的次數少了。每次回家奶奶都是從地里摘了新鮮的蔬菜,給我多做幾個菜。夏天她老人家專門去摘池塘摘來蓮蓬,剝出蓮子給我煮糖水喝,那清新的蓮子糖水到現在我還懷念。
上高二的時候,奶奶開始不明原因的消瘦。我一個月回家一次,每次看到她都又瘦了一圈。我很著急,催爸爸媽媽帶奶奶去看病。奶奶去了鎮上,醫生檢查了一輪沒有檢查出病因。于是,奶奶認為是年紀大了,生病是正常的,堅持不去看病了,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家里窮,沒錢去市里看病。這樣又拖了半年,奶奶連走路都費力了,我每回家一次就哭一次。終于,爸爸幾個兄弟湊了一點錢,帶著奶奶去市里檢查。后來回來,他們沒有跟我說病因,大概認為我還是小孩子,說了也于事無補。我只能干著急,盼著什么時候奶奶才能好起來。
到了高三那年,我功課已經抓的很緊了。每次回家看奶奶,她都是躺在床上,手上扎著吊瓶。聽到幾個姑媽竊竊私語,潛意識里我知道奶奶得了什么重病,大概是治不好的那種。高考完,我天天陪著奶奶,她已經瘦的只剩一把骨頭了。臨上大學前一天,奶奶拄著拐杖爬起來,說不能給我做飯,就給我煮了一鍋綠豆湯,我和著眼淚喝完了一碗綠豆湯。
上大學后的第一個寒假回家,我迫不及待去看奶奶,路上碰到幾個同村的鄉親。他們告訴我,你奶奶去世了。我不信,飛快的往奶奶家里跑。回到家,爺爺在燒奶奶生前用過的衣物,我就坐在門口哭。看著大火燒掉的衣物,奶奶生前仿佛不曾來過,竟然沒有留下一絲痕跡。原來,我上大學兩個月后,奶奶就去世了,家里人怕我一個人在外地傷心,堅持沒有告訴我。我甚至連奶奶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只有在她老人家的遺像里還能看到她那慈祥的笑容。我恨自己的無能為力,沒有能力給她治病,沒有能力看她最后一眼。也在那時,我才真正在體會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大學畢業實習的時候,有天表姐給我打電話,說:“快回去看看你爸,你爸病的很重。”我記得當時我撥電話的手都是顫抖的,我害怕聽到不好的消息,害怕失去依靠,害怕自己一個人要撐起一個家。爸爸在,我永遠都是女兒,爸爸不在,我就要成為一個男兒了。好在爸爸的病暫時治好了,雖然后來他身體一直不好,但起碼我心理上是有依靠的。
現在細細想來,身邊這些最愛我的人正越來越少,奶奶、外公、外婆這些已經離去。剩下爺爺,爸爸、媽媽,但是爸爸身體不好,我時時都是擔心萬一哪天失去他。爺爺年紀都八十多了,能在世上陪我的日子越來越少。子女對父母的愛,總遠不及父母對子女那樣無私和深情。當我們把自己的孩子捧在手心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還在背后默默的關注著我們,為我們付出。有人總說陪孩子的時間其實沒有多少,其實我們陪綁父母的時間又何嘗不短呢。每到五一、十一這樣的節假日,我們總是不辭辛苦的乘各種交通工具,越過千山萬水去看我們心中的風景。卻常常說回家路程太遠,太麻煩。其實,回家的路程并不遠。想想我們浪費了多少和父母團聚的時間,去旅游看人頭,還不如把這些時間拿來回家好好陪陪父母親人。別辜負了那些愛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