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自有欲,何須藏

今日看林語堂先生一篇名為《言志篇》的散文,其中一句“代阿今尼思,也許好像一身仙骨,傳出異香來”的調侃,讓我有了些樂不可支的意味。

代阿今尼思是古希臘的一個圣人,清心寡欲。他安于披裹一件破衲,坐臥于一只滾桶中曬太陽,以至于皇帝和和氣氣地問他有何要求時,他也只是客氣地回答:“請皇帝稍為站開,不要遮住太陽,便感激不盡了。”

如此灑脫,不知又要讓多少現代人無奈搖頭,只嘆羨慕了。

我自然也愿意成為一個無欲無求的人。如果每次期中期末都能白卷上交,卻能跨過及格的界線;如果我媽不倦不老,每天定時為我燒好了飯,洗好了衣服;如果有個好心的商家,每個季節為我郵寄來不同材質的衣服;如果能夠不費力氣地寫好一篇文章,還能得到每一個閱讀者的肯定。

如果能如此如此,那還能有什么欲什么求呢。

但這自然是不行的。

世間之人,一被誕下便開始渴求母乳與溫暖的襁褓,這是對生存的欲望。除非當你真正地厭人厭世,這種欲望將一直存在。所以像我這等平庸之輩就開始懷疑,此等灑脫的代阿今尼思是如何解決他的吃與住問題,靠他用手搿水而飲,這自然是不夠的。除非他是個戲居于人世的神仙。

陳仲子尚不能做到所居之室,不為伯夷之所筑抑亦盜跖之所筑,所食之粟,不為伯夷之所樹抑亦盜跖之所樹。如此賢良之士想要真正做到無欲無求尚不可能,何況我等凡人之輩呢。

無欲無求與有欲有求本身并無高低之分。私認為有欲有求恰是通往無欲無求的必要途徑。

在為實現一個欲望而努力奮斗時,我們常會想:等我做完了這件事情,我就應該好好休息了。然而,當我們成功爬上了自己所夢想的臺階后,卻發現所謂制高點之上仍有更高的地方,于是只能將自己先前的承諾給放棄掉,繼續下一個階段的奮斗。

人生好像就是這么一個不斷向上的“輪回”。

但當你最終達到大富大貴之時,擺脫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束縛,更深入地投入到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焚香,品茶,寫字,作詩,樂于其中,欲望自會消散。

或者當你找到了屬于自己幸福的小世界,忙碌于自己喜歡的工作,陪著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現世歲月靜好,何必自找憂愁。

想必一個真正到達了代阿今尼思這樣境界的人,他心里肯定沒有追求無欲無求這樣的概念吧。追求無欲無求本身就是一種欲望。

在《言志篇》的最后,林語堂先生也羅列出了他的所欲所求,細碎而細致,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下為我們展現了灑脫的另一種境界。

我自有欲望無數,但我知道,我最大的欲望便是在我老去而不得不面臨死亡的時候,我能夠說,現在的我已無欲無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