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前幾天在朋友圈曬了一張舊照,大學室友發來的昔日合影,說實話第一眼把自己也嚇到了,大餅臉、水泡眼、青春美麗旮旯痘。要是早幾年,一定恨不得立刻毀尸滅跡,最不濟也是假裝沒看見。轉念一想那年19歲,剛好是現在年齡的一半,突然覺得“曾經丑過”也是個有趣的話題,于是很彪悍地發了朋友圈。
? ? ? ? 結果不出意外地引發了熱議。直白的“天的嚕這真的是你嗎?”貼心的“女大十八變越變越美麗!”委婉的“嬰兒肥啊滿滿膠原蛋白。”套路的“這里面有你嗎?”……收獲了百余條神評論的我,對著手機屏幕傻樂了好一陣子。
? ? ? ? 直到有朋友很關切地問:“你還好嗎?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 ? ? ? “ 沒有啊!”
? ? ? ? “那你是哪里來的勇氣?!”
? ? ? ? “……”
? ? ? ? 這事就算過去了。后一周休假自駕,沿途拍了不少自認為比較文藝的照片,風象星座愛顯擺的本性使然,短短幾天發了好幾波朋友圈。
? ? ? ? ? 這回是清一色的贊美。直到又有朋友善意地提醒:“做自己沒錯,可是曬太多,有時候會刺痛別人。”
? ? ? ? “ What?”
? ? ? ? “有一種理論叫做‘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明白嗎?”
? ? ? ? 講真,我不太明白。原來朋友圈并不真的是“朋友”圈。還有一個更高深的理論,所謂的人際財富,就是以個人為中心畫幾個同心圓,分別把朋友的名字寫在不同的圓圈里,越靠近圓心的意味著距離越近。這大概就是微信朋友圈可以設置分組的理由,而我一直以來就只有一個分組叫做“長輩”,因為有些事怕讓他們擔心,會有選擇性地屏蔽一下。
? ? ? ? 歸根到底,朋友們的提醒都是善意的。而我所不能接受和認同的也并不是人心究竟有多險惡,而是人與人之間真的必須有這樣一道無形的屏障嗎?如果必須有,那我該怎么分組劃圈,才能保證那些真心對待我的人不被劃到千里之外?
? ? ? ? 據說微信升級以后增加了一個功能叫做不常聯系的朋友,那以后是不是還會增加一個功能叫做“其實沒那么喜歡你的朋友”?
? ? ? 我不是黃蓉,我不會武功,我整天做夢。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