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片要用來懷念青春憧憬未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六一兒童節也是個普天同慶,極其歡樂的日子。只要還沒結婚,都會有想過節的沖動,即使聯合國規定15-24歲的為青年,可還是幻想著自己沒過14歲,仍是個少兒。誰還不是特別嫩咋滴。

今天記者老師都去陪孩子過六一了,我就一個人跑了發布會。想想近來在外奔波的日子,都能稱之為歲月了,轉眼已經三年了。也想著懷念下青春憧憬下未來,也想任性地過個兒童節。

01

兒童節過后,就是“678錄取吧”的高考日子,三年過去了,也還是會在這幾天有頗多感慨。總是感覺自己還沒長大,可能是高考的記憶太深刻吧,總是會在不經意間想起。

而六月,除了是略帶傷感的畢業季,也是期末考的日子,歷了這么多年劫,心里還是過不了這個坎兒。小時候用幻想著長大,長大了卻總是期待著時光倒流,或許,還是小時候的日子更加無憂無慮,所以才會讓人懷念吧。

其實,長大了的我們開著玩笑說想過兒童節,只不過是想和兒時的自己好好地告個別,更像是每年都要做的一個儀式,好讓自己舍得去努力成長。

當大家相互開著玩笑說,“今天找我過節的孩子們,再過半個月是不是就該給我過節了”,雖然帶點低俗,但卻不失為是讓大齡兒童緩解尷尬的一種趣味方式。

長大是個掃興的過程,相互還能在兒童節打打鬧鬧,只不過是想多點歡樂罷了。等到真的沒有心思去開玩笑的時候,或許就真的老了吧,彼時的心態定然不會有年輕時這般好。

之于我,總是喜歡在這些頗具傷感又帶有絲絲歡樂的日子里,給自己找點事做,尤愛看些青春片。

02

我也說不出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了青春片,喜歡看校園生活,喜歡看高中生活,喜歡看為高考拼搏之余發生的點點滴滴。喜歡看大學,喜歡看大學生活里發生的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

一個缺了回憶就會落寞的人,總喜歡看那些單純無憂的生活故事。

很多人都說我這個愛好很低級,既沒有看好萊塢大片的激情,也沒有看抗戰神劇的熱血,甚至連古裝穿越劇的狗血也沒有。可我還是喜歡著自己喜歡的東西。

過著平凡又普通的一天,盡管是普天同慶的六一兒童節,我也還是只想看一部簡簡單單的青春片,好打發這想鬧又不敢放肆的心情,好解決這燥熱又落寞的日子。

干完工作,看看書背背單詞寫寫作業,玩玩鬧鬧時間就過去了,很普通也很心慌。會覺得自己什么也沒做,做了也都沒做好。所以就會很煩躁,只想著放縱,只想著看電視。

我這個人從小就愛看電視,小時候的娛樂項目比較少,整天就是抱著個電視使勁看,直到現在還是,只要能讓我看電視,什么事都不想做。特別沒出息。

看的劇種也比較雜,只要是好看的,我都會抽時間去看,就算什么收獲都沒有,就算是別人口中的沒營養,我也還是會覺得滿足。我是那種比較知足的人,沒有多大的夢想,只想著過得安穩的人。

03

雖然不知道青春片的定義和界限范圍具體是什么,但在自己心里總有個很奇怪的定位。我覺得它這個劇年輕,它這個劇講的故事很有共鳴,它就是所謂的青春。

小時候的青春啟蒙片應該是《十八歲的天空》吧,一個多月前,我又重溫了這部劇,去懷念了自己十七八歲的那兩年。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個時候怎么也想不到飾演藍菲琳的金莎會在多年后把雙眼皮割成單眼皮,小時候的女神總是可望而不可即。也想不到青春帥氣的石延楓會變成湖南臺熱播劇《因為遇見你》里面的陸思琛,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張臉,看著就像是被他唱的那首《紅色石頭》里的石頭砸腫了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后來就一直住校生活,住宿生的電視時光就只存在了周末。那個時候哪里還能接觸到電影啊,我連電腦都沒接觸過。

大家都被《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迷得神魂顛倒的時候,我連柯震東和陳妍希是誰都不知道。更沒有想過柯景騰會被朝陽區群眾送進局子,也從沒想過沈佳宜有一天也會嫁做人婦生下小孩。

圖片發自簡書App

高中的時候時間緊,卻還是喜歡找機會看電視。記得那幾年最讓我喜歡的就是《全城高考》和《青春派》,印象里的譚杰希只是個會唱歌的快樂男生,卻沒想過他有一天會改名叫做譚佑銘。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時候當著全校師生的面向喜歡的女生表白,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董子健飾演的居然用著泰戈爾的詩表白的場景,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有多少人的青春能有這樣的故事。

圖片發自簡書App

04

再后來,上了大學,自由的時間變多了,可以說,除了時間多一點,大學生也沒有什么可驕傲的了。瘋狂地補劇追劇占據了我大學里很大一部分時光,就像是,活在夢里還不如活在電視劇里。

圖片發自簡書App

“明天你是否回想起,昨天你寫的日記?”誰能想到一首耳熟能詳的《同桌的你》會變成一部電影,也沒想過周冬雨這只小黃鴨會成為影后。直到后來何老師的《梔子花開》上映,我才知道,我們這代人的青春正在慢慢逝去,而我們,也只剩下了回憶青春,消費青春。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我很喜歡劉同的書,他的故事總讓人感覺自己也經歷過,就像根據書名全新改編的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一樣,高翔做的那些瘋狂事,都是青春的我們想過的叛逆。還有《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敢做的事,而我卻不敢,可我卻知道無熱血,不青春,無兄弟也不青春。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也曾想過會在青春里喜歡上一個人,就像是在《我的少女時代》里找到屬于自己的少女。痞帥的徐太宇也會像個二愣子似的喜歡上傻女孩林真心,那個時候的喜歡就是喜歡,簡單又純粹。即使沒想過多年后的林真心會蛻變成女神陳喬恩這副模樣,生得那樣美入心脾。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還記得有人說,青春片的套路就是戀愛、墮胎和車禍。況且我們都在高三時逃課去《致青春》了,還怕抓不住大一時的《匆匆那年》嗎?初吻會沒有,卻沒有想過有人會出軌。像方茴那樣的天真女孩,總是需要陳尋這樣級別的男神去改變。

圖片發自簡書App

05

后來,我們漸漸長大,也總是懷念那時《最好的我們》。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后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卻隔了一整個青春。

圖片發自簡書App

耿耿和余淮的故事,沒有把任何美好的東西撕碎給誰看,和我們大多數人上學的時候一樣平淡無奇,但又像沒什么味道的白開水,滿溢著青春本該有的樣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可要說這部劇很平淡很真實很美好,卻在《一起同過窗》這部網劇出來后,就真正地變成《最好的我們》了。

誰曾想過會有人拍了這樣一部小題材、小制作的青春校園喜劇?它流水賬一樣記錄著大一新生開學報道、軍訓、社團招新、班級聚餐、四級考試、期末晚會等等青春里按部就班的故事,然后卻讓所有人在里面都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些同窗大一這年的故事也成就了2016年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國產劇,雖然很流水賬,很無厘頭,但它確是很寫實的青春。而且,它的第二季馬上就要殺青了,期不期待?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大學四年可能就會有四季,如果九個主角里有人考研的話,會不會再有兩三季或者番外什么的?哈哈,但是我仍然很期待,因為,我喜歡,青春的故事。

最后想說,我們之所以會在六一兒童節搶著和小朋友們爭寵,或許就是不想長大,一直想留在青春里吧。

我愛看的這些青春片,也許就只能用來懷念青春和憧憬未來。


志成

2017.06.0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