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 1658個字,10張圖片,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你聽過“愛存不存”(ICBC)的中國工商銀行,聽過“存不存”(CBC)的中國建設銀行,也聽過“啊,不存?”(ABC)的中國農業銀行,但你有聽說過扶老人的積分的“道德積分銀行”嗎?
1月初,河南濟源的良安新村成立了一個特殊的銀行——道德積分銀行,成立者發表了一個獎勵機制——扶摔倒老人積5分,拾金不昧積5分……只需旁人或照片佐證,即可積分。
當積分達到一定數值,可以兌換相應獎品。
在哭笑不得的舉動背后,看到的是一些無奈、心酸。扶老人本為傳統美德,為何現在還要花錢獎勵?
老人本為弱勢群體,為何我們充滿戒心,扶老人都要錄像?
錄像后扶老人,怪哉,怪哉!
人、馬路、摔倒。
這仨詞拼在一起,就很想把眼睛遮起來,看不到就當無事發生~
前兩天,五個大學生正在回校的路上,看到馬路旁邊有個男子摔在地上了。
五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扶還是不扶?
這時,男子已經看到了他們。趁著大家的視線還沒離開,男子趕緊招手呼救。(完全沒有給哥們兒裝瞎的機會)
扶吧!
被訛咋辦啊?哥兒幾個都窮成狗了,怕是扶不起。兄弟你再想想。
總不能看著他那樣啊,況且人都招手了,萬一是真的不舒服呢?
哎哎哎,扶,可以。但是拍個視頻吧,留個證據,以防萬一!
于是五個人上前,其中兩人拍視頻和照片,其余三人上去把男子扶起。
看著男子的狀態不對,哥們兒立即打了120和110,并勸說他不要緊張。
男子被送到醫院后,醫生查明他是突發腦溢血,再晚幾分鐘就可能性命不保。
男子的妻子十分感謝這幾個學生,執意要請他們吃飯。當她知道他們為防止別人訛詐自己,用手機拍下證據后,表示非常理解并且覺得合情合理。
什么時候,我們連做好事都要留證據證"清白"?
從小我們就被老師教導:老人過馬路要主動去扶,"扶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不知什么時候起,這個傳統美德慢慢變了味道。
扶老人被訛20萬后自殺,訛人只因沒錢治病
那天,吳偉青騎著摩托車,從后視鏡里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地。他立即將車停在路邊,將老人送到醫院,并先后三次墊付了老人的醫藥費。
沒想到,在他扶起老人的那一刻起,就被人推到了黑暗的黃泉路上。
老人和他的女兒堅稱人是吳偉青撞的,并不斷地索要醫療費用。女兒更是說出"如果沒有撞到,怎么會送到醫院還主動給了幾千塊醫療費?"
吳偉青怎么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好心會被這樣冤枉。他努力證明自己的清白,可是村里的事故地點沒有攝像頭,他自己口說無憑。而當時周圍幾乎沒有目擊者,所以沒人可以出來作證。
真相陷入僵局,而老人一家對吳偉青的污蔑卻沒有停止,更是在幾天后跟他打電話說需要二十萬的醫療費。
因為他始終堅信好人一定有好報,所以他熱心公益;
因為他始終堅信幫助別人是對的,所以他經常捐款。
因為他始終堅信善心不會被辜負,所以他沒有絲毫猶豫地扶起老人、墊付藥費。
可這一次,他錯了!
在這一連串的污蔑、訛錢的打擊后,吳偉青一直以來信守的人生準則崩塌了,他的內心也隨之崩塌。
他先打電話給工友問:按喇叭嚇到人要不要負責?而后又打電話給女兒說:我沒撞到人,卻被賴上了,我不想死……
女兒聽著不太對勁,立即回家找他。
而找到他的時候,他在水塘里,已經沒了呼吸……
令人氣憤的是,在此后記者的采訪中,老人才承認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但是因為沒錢治病,所以才想到訛錢。
為什么等人死了才承認不是他撞的?就算承認了又能怎么樣?是抵命,是賠償還是判刑,不管是哪一種,都改變不了吳偉青含冤自殺的結果,都換不回他寶貴的生命!
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報?甚至,這種怕被訛的恐懼已經蔓延到了全國各地,每個人在扶之前都要想一想、問一問。甚至,再遇到摔倒的老人已經不敢上前扶起,干脆當沒看到一走了之。
這一切的變化,不是大家變“壞”了,只是他們太怕了,他們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吳偉青!!!因為這樣好心被辜負的情況實在太多太多……
3名小學生扶摔倒老太太被訛,一人賠2500?公德之心該不該有?
少女街頭好心扶老人卻被訛,只能委屈報警以證清白!善良之心該不該有?
男子扶摔倒老人被訛,監控證明清白后老人依舊索要賠償!倒地老人該不該扶?
……
扶不扶?沈騰給你答案
世界變得冷漠,是我們的錯嗎?愛心變得警惕,是我們別有居心嗎?
在著名小品《扶不扶》里,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調侃,但背后的諷刺卻意味深長。
杜曉宇問:你撞的嗎?
沈騰:真不是啊!
杜曉宇:快跑!我扶過仨。
沈騰:結果呢?
杜曉宇:這么跟你說吧,哥以前,開的是大奔!
在一段糾纏之后,大媽終于想起自己摔倒的過程,還了沈騰清白。
馬麗:孩子啊,大媽這么誤會你,你都沒走,還要扶大媽,好樣的。
沈騰:大媽,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走大媽,咱上醫院。
先錄像、后扶人——21世紀的“愛心扶”
設立道德積分銀行,確實是我們現在大環境下的無奈之舉。不管怎樣,對于弱者的憐憫之心,對于傷者的惻隱之心,我們無法改變。
如果這樣的一個推手,能將我們的戒心稍微推開一點,滿足我們想要幫助別人的心,未嘗不是件好事。
我們很難忽視需要幫助的人,尤其"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觀念從小就埋植在我們內心深處。
面對倒地的老人,我們無法做到視而不見,可又始終擔心扶了個“爹”,那么采取適當手段證明自己的清白真的是十分必要的!
錄像這個行為沒有任何負面含義,反而在現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還能想要做好事,想要幫助人,是非常難得的。只不過在做好事的同時,我們更好地保護了自己。
在這樣的獎勵機制下,您會不會扶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