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卦象
訟卦乾上坎下,乾剛坎險,上剛以制其下,下險以伺其上。上司是命令型的,下屬也不是安分的主,沖突就在所難免了。再者,內險外健,心里藏著小九九,外表強硬,這些都是沖突的誘因。所以訟卦是沖突之卦。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有孚,窒惕,中吉,終兇。這四個詞描述了沖突的特點。
孚者信也。“有孚”是說爭辯雙方要有干貨,各自要有明確的觀點,有理有據,否則就是一種情緒游戲了。
訟,爭辯。窒,堵塞。惕,畏懼。沖突的原因是有地方堵塞不通,各執一詞,都覺得自己有理。爭辯的目的是為了通起來。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對待沖突要有畏懼的心理,沖突是必要的,但是處理不好,副作用也很大。
中吉,是說沖突發展到中途能夠化解是最好的。終兇,是說雙方如果一直杠下去,最終必然兩敗俱傷。
所有的沖突,只有雙贏和雙輸兩種結果,一輸一贏本質上還是雙輸,因為即便是贏的一方也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或是喪失了共同把蛋糕做大的機會。
訟卦六爻,初、三、四、五的爻辭都有一個“吉”字,九二的爻辭里有“無眚”兩字,也不差。唯獨上九不吉,就因為上九堅持把爭訟進行到底。
利見大人。大人是指九五爻,九五爻地位高,自身又很中正,陽剛有決斷,是一個公正的裁決者形象。沖突發展到一定程度,找一個雙方信得過的權威來化解一下,也是很好的,符合沖突雙方及整體的利益。
不利涉大川。組織內部的沖突不解決,最好不要發起大行動,易經里常用“涉大川”(過大河)來代表大行動。從卦象上看,上卦乾代表剛和實,下卦坎代表險和陷,以剛乘險,以實履陷,也是不利涉大川之象。
化解了沖突,統一了思想才能利涉大川。
彖曰: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兇”,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上剛下險,險而健,這是解釋卦象。
剛來而得中也。這又是一個語法點。看圖,遁卦的二三爻交換一下位置就成了訟卦,在周易系統里這叫做“卦變”。
從卦變的視角來看,訟卦的九二是從三位下來的,叫做“剛來”。至于為什么訟卦是遁卦變來的,而不是其他卦變來的,說起來就復雜了,我們有機會專題探討。
九二從三位來到二位,二位是下卦之中,所以是“剛來而得中”。九二陽剛,從陽位來到陰位,相當于在爭辯中內在立場鮮明,外在采取柔和的姿態,又能秉持中道,所以“中吉”。
縱觀整個彖辭,“上剛下險,險而健”,說的是卦象。“有孚窒惕中吉”,說的是九二。“終兇”,說的是上九。“利見大人”,說的是九五。“不利涉大川”,說的是訟卦卦時。
訟不可成也。入于淵也。這兩句反映了中國人不喜歡打官司的民族性格。我們把與人爭訟比作掉進了大坑,即便你能爬出來,也免不了傷痕累累。
孔子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無訟”并非是拒絕沖突,而是提倡運用系統本身的力量來化解沖突,盡量減少外力干預。比如中醫治病,用藥只到七分,剩下的三分要靠機體自身的力量來恢復。過分依靠外力來解決爭端會傷害系統內在的復原力。
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
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從東往西走;地不滿東南,大江大河從西往東流。所以說“天與水違行”。也可以理解為水往下走,天(云氣)往上走,總之擰巴了,于是沖突就產生了。
作事謀始,就是謀定而后動,三思而后行的意思。日常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沖突都是一時沖動、情緒綁架,實在是無謂的浪費。而且沖突這種事情,很容易落入正反饋循環。訟卦是教導我們,在面對沖突時更理性一些,做沖突的主人而非沖突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