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寫下了《寫在20歲的第6天》,那是考研初試之后的第三天,那些文字里寫了那一年的感想-考研篇、生活篇、沉迷篇、社交篇。
一年后,我以新的身份,帶著新的使命再去回想自己這一年走過的路,發現除了描述自己渴望成長路上的心得,或許我該試著去進一步思考自己的生活、未來。
二十歲到二十一歲這一年,成長的經歷讓我迷失了自己,也漸漸在找回自己。
而考研、社交、學習、使命感則是這些經歷外化的結果。
1.考研篇
▌人越長越大,不再有那么多為你負重前行的人,你需要學著自己去看世界的黑暗,自己去摸索,去撞墻,直到獲取經驗,然后不走彎路。
▌只有長大,你才會明白,不是所有的小世界都如你想象的干凈,象牙塔也是,你漸漸明白有些歧視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有些事,并非成績就能夠讓別人為你讓步,因為有些人、有些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而有些事,你能選擇的只有無奈接受。
▌其實仔細想想,別人并沒有錯,大家都想擇優選擇,至于怎樣擇優、擇優的標準、過程,這些擇優的權力都是別人能決定的,所以抱怨別人的擇優不夠有效率只不過是在為自己的錯失找理由罷了。
▌當擇優過程結束,你恰好在那個擇優標準里當然歡喜;若你不在,要么選擇第二次挑戰,要么接受另外的選擇,其實無論二戰還是調節,你都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雖然心有不甘,可你開口抱怨的那一刻你就輸了。
▌去不到想去的學校,沒有選到想學的專業,這些都是你調劑會面臨的結果,可是既然接受了調劑,那就相信這就是最好的安排,調整好心態,在一個新的領域開始學習專業知識,未來你或許更喜歡也未必不可能。
▌有時候在想如果當初沒有選擇考研,我又會在哪里?結果無非是四種:在喜歡的公司做著不喜歡的事,在不喜歡的公司做著不喜歡的事,在不喜歡的公司做著喜歡的事,在喜歡的公司做著喜歡的事。后兩者起碼還可以做喜歡的事,可是前兩者呢,但是喜歡這個標準是個過于主觀的感受,不喜歡可以轉化為喜歡,喜歡也可能只是在某些特點給情況下的。既然這樣,那為什么不試著努力去把不喜歡轉變為喜歡呢?
▌你要學會相信考研調劑中你見識的那些黑暗只是這個世界糟糕的那一面恰好被你碰到了,而后面的黑暗程度不會再超過它,這樣你就有勇氣能堅持繼續走下去了。
2.社交篇
▌世界上的人千千萬萬,能相見的幾率本來就很少,能成為好朋友的人就更少了,珍惜身邊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稱得上朋友,那些能相處的來的人之間都具有一定的“價值吸引”,同一個圈子能夠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品嘗世界的酸甜苦辣,同時要學會精進自己,提升自己的價值。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最好狀態是不冷不熱,太過冷漠不好,太過熱情也不好,至于這個度怎么去把握,取決于兩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
▌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習性,因此,多人社交中不要太過于附和一個人,也不要勸導去疏遠某個人,多人相處遠遠比兩人相處更困難,但有一個好處就是距離產生美感。
▌有人在你面前評論別人時,聽聽就好,別試著去附和別人,第一,你并不清楚她說的是事實還是帶有很大的偏見;第二,就算她說的是事實,那也只是她看見的一個方面,你不了解就別跟著附和。
▌因為人有不同的習性,所以你要試著接受別人的生活習性,肆意指點、強加意愿只是在消耗自己的社交力而已。
▌與人相處時,別只顧著自己的想法,不忘忘記別人的想法,畢竟社交之所以叫圈就是因為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性格碰撞而成。
▌能自己做的事即使費力一點也要自己做,畢竟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做事,能幫你是別人的心意,記得感恩;不能幫你是人生常態,不能抱怨。
▌道德綁架為什么后面要用綁架,就是因為或許你覺得這是沒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真的會給別人帶來困擾,而一旦你開始道德綁架,那你跟你最討厭的那類人又有什么區別。
▌相比起智商而言,社交中更多看的是情商,該聰明時聰明,該裝傻時裝傻。
▌逢人說話不說滿,并非親疏有別,二是有些話,自己知道就好。
▌少與別人攀比,多與自己相比,每天進步一點點。
3.使命感篇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帶有一定的使命,它可能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延伸、深刻,但它從來不會缺失。
▌我們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它就像任務一樣,需要你及時去完成,它又與任務不大相同,因為時效過后它仍需要你繼續堅持。
▌接受新任務時,神圣對待;任務變動時,也要像第一次那樣對它。
▌接受不同的任務,就意味著你得承擔相應的責任,結果的好壞,都是你該承擔的。
▌人為什么會慢慢長大,慢慢成熟,我一開始以為是時間,然而后來發現是成長的使命感,因為承擔的使命感,我們一步步努力去成為那個想成為的人。
▌那有什么完不成的任務,只是你沒有竭盡全力罷了。
▌一拖再拖,在七十二小時定律里就意味著,你不會繼續這項工作了。做執行力強的人,保證高質量也保證高效率。
▌學會拒絕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不是所有的責任都需要往自己身上攬,也不是所有的事僅憑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
▌多試著留點時間給自己,丟失什么也不能丟失了自己。
▌人生,從來不是一條簡單的路,但你走的時候一定是真正的自己,是那個載著滿滿使命的你,你想怎么走,想走到哪,或許不能全部做主,但你可以選擇怎么走的漂亮。
4.習慣篇
▌除非特殊情況,否則盡量不要打斷別人的講話,這不僅是禮貌,也是素養。
▌你越來越明白,有些話,不說比少說要好,比如別人的痛處,比如別人的決定。
▌西西弗神話中,加繆說:以藐視的態度,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命運,如若不甘現狀,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
▌人活著,無非就是摔倒了,爬起來,再摔倒,再爬起來的循環過程。
▌美好的事物不會一蹴而就,只有慢慢長成,才會吸收萬物之靈,別想著一步登天。
▌找到沉迷的事,在心流時間里進一步精進自己。
▌做喜歡的事、看喜歡的世界、成為想成為的那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