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聽身邊的朋友說很忙,時間總是不夠用,但問他們到底忙些什么,取得什么可喜成果的時候,卻是一臉茫然,等到年終盤點的時候只會感覺蹉跎了歲月,浪費了時光。
那么為什么總會人在短暫的時間內成就一些不平凡的大事呢?難道上帝給了他們更多的時間嗎?
答案是否定的!上帝是公平的,給每個人的時間是24小時,不會因為你是成大事者就多給兩個小時。
成大事者與一般人相比,有著更卓越的思想和更超群的能力,他們只是集中精力做一般人不能做成和無能力做的大事,而不會拘泥瑣碎小事。
1.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只有全部精力集中于他的事業的時候才能成為大師。分得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人才能得到西瓜,即使他有可能丟了芝麻。先抓住次要矛盾不放的人,他能得到芝麻,可是離西瓜的目標,就有點遠了。
著名的職業顧問羅賓斯也告誡人們,別把精力放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多想想大事。不要讓那些瑣碎的小事情牽住了偉大的靈魂。
很多人在面臨職業生涯選擇時,總顯得猶豫不決,這個現象稱為被“艾爾維斯所干擾”。如果你總是被艾爾維斯所干擾,就永遠無法在職業生涯中有所作為,在其他許多重要的方面估計也成不了什么大器。
假設把生活比作開火車的話,如果讓人們完全按照本性去生活一天,我敢擔保每列火車都會走上岔路或脫軌,誰也不可能一直在直直的軌道上行走。而出差的原因,也許是在于鐵軌上的一個小小的螺絲釘,或是空氣中飛過的一只蚊子。
一個小小的螺絲釘和空中飛過的一只蚊子,實際上是不可能讓你的火車翻倒的。可人們卻往往愿意把注意力分散到這些小事情上去,結果忘記了行駛的方向和手里掌控的方向盤。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必須得分清楚的。我們在行駛過程中,那些蚊子或者是螺絲,他們不會影響我們的行駛,我們大可不必去理睬他們。我們唯一要做的是抓住主要矛盾,先解決主要矛盾。
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既然每道難題都有其最好的解決辦法。那么我為什么不多想想,從而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呢?這種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的固有的思維方式,導致我們原本簡單的生活復雜化。
2.做出正確的選擇。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做決定的獨特方法,但不幸的是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選擇未必是正確的。我們無法預知將來,無法提前看到我們的選擇究竟會有多少益處,所以害怕將來不遂人愿。
可將來的事,誰又能把握呢?最重要的是抓住現在,只要你現在覺得自己是對的就可以了。如果相反呢?也簡單,馬上改過來。
利用好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讓其為你的選擇服務。相信自己能夠隨著局勢的變化做出恰當的調整;如果意識到自己的選擇是錯誤的,以最快的速度放棄并給與自己新的機會。
做決定前將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真實目標上。你可以先問問自己,這些事情是不是主要的,是不是你當前必須處理的大事情,那些小事情對你的目標,沒有實質性益處的,就不要理會太多,即使花時間也盡量減少那些時間的投入。在小事情上迅速做決定,別浪費時間和精力。那樣做很不值得,不然的話多年以后,你會后悔的。
一種選擇的獲得同時也意味著另一種選擇的放棄,沒有人能夠都得到,貪婪反而會令你失去全部。因此,應該告訴自己是將次重要的那一個劃掉的時候了,丟掉不必要的負荷抓住最主要就足夠了。
如果面對的問題很復雜,選擇的意義很重大,那千萬不要草率,先深呼吸,放松你的全身,問問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一遍不行再問一遍,要是還不能決定的話,那就不要勉強自己,這說明現在還不是選擇的時候, 將問題擱置一下,也許明天的某個時候會有答案來找你。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心情!當我們猶豫不決的時候,不妨出去走一走,去散散心,看看藍天,看看青山綠水,說不定主意已經在某個路口等著你。
3.怎樣才能成就一番大事呢?
成大事者的主體特點來看,絕非普通的成才,他必然在某個領域取得了杰出成就。
縱觀古今之成大事者,可以發現他們身上共同的特征。1.具有長遠的眼光,對事物發展,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預見力,有明細的人生目標和定位。2.他們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不會拘泥于無原則的瑣事上。3.成大事者,往往性格獨特,不拘小節。
若拘于小節將時間和精力過度的投放在非原則的瑣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對成大事產生阻礙。
韓信是個性很強的人,他受胯下之辱。當時怎么就不趁月黑風高時,用一把小榔頭砸死那些敢當眾侮辱他的人呢。正因為韓信不把小事情放在心頭,甘受胯下之辱,得以保全性命,才能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名垂史冊。
因此,我們需要從繁瑣的事務和干擾中脫身出來, 從全面的角度為自己的事業和人生把脈,不要被那些小事情所迷惑,而擋住了你的視線。
學習“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本領;而不能“舍本逐末,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更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韓信胸存大志,目標明確,所以才能夠“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腹中能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