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推拿學習過程中,很多人不知道小兒推拿有哪些手法,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些小兒推拿常用的手法。
直推法
小兒推拿流派中,北派用直推,南派用旋推,旋推對于初學者操作比較復雜,所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直推法。
【定義】直推為從某一點起,沿直線推向另一點,即單方向直線運動。
【操作要領】
1.拇指,并攏的食中指或食中無名指三指緊貼皮膚。沉肩,垂肘,輕快推動。
2.頻率快,運用腕力達到輕快的效果,160-200次/分。
【臨床應用】
1.用于線性月穴,如開天門,推坎宮,清大腸,清小腸,清肺平肝等。
2.向心推為補,離心推為清,對于患者而言。
分推或合推法
【定義】同時從中央向兩邊推,為分推,從兩邊同時向中央推動稱合推。
【操作要領】
1.兩側用力對稱,部位對稱,速度均一。
2.輕快而不滯,頻率在120-160次/分。
3.頭面部,手腕,背部多用拇指,腹部可用拇指,多指或大魚際。
【臨床運用】
分推即分陰陽,合推即合陰陽,有調節陰陽,氣血,寒熱之功效。如分推腹陰陽,分推肩胛骨等。
揉法
【定義】
吸定基礎上的回旋運動成為揉法,可用拇指揉,多指揉,掌根揉和大魚際揉等。
【操作要領】
1.固定一個位置,不得移動,古人云:肉動皮不動。
2.沉肩,垂肘,腕部放松。
【臨床運用】
1.揉法舒適柔和,最適合放松,如揉板門,揉太陽穴等。
2.指揉法多用于點狀穴位,掌揉法多用于腹部,消散力強,是治療小兒腹痛,腹脹,食積,便秘等的重要方法,魚際揉多用于面部。
拿法
【定義】
捏而提起謂之拿,分為拇指與食中二指的三指拿,拇指與其余四指的五指拿。
【操作要領】
1.沉肩,垂肘,向后上方拿起。
2.同時或交替拿起,快拿快放,節奏感強。
【臨床運用】
1.重要的放松手法,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之功,用于肢體疼痛,強直,肩背酸楚等,如拿肩井,常作為收勢。
2.方向為向上向外,有提升氣機,發散外邪的作用,如拿風池。
3.腹部拿法減肥助消化,如拿肚角,具有治腹痛的作用。
搓法
【定義】
夾持基礎上來回運動為搓法。其法為用雙手掌夾持患兒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快速搓揉,并做上下往返移動。
【操作要領】
夾持松緊適度,雙手用力均衡,搓動快,移動慢。
【臨床運用】
1.運用于柱狀部位,如上肢,下肢,胸廓和脅肋,常用穴位有搓腎俞,搓肺俞,搓摩脅肋等。
2.用于四肢活血化瘀,放松肢體,用于胸廓,脅肋順氣,化積,化痰,消痞,散結。
捏法
特指捏脊療法。
常用方法為以兩手拇指置于脊柱兩側,從下向上推動,邊推邊以拇指與食中二指捏拿起脊旁皮膚。
【操作要領】
1.一般從龜尾向上推進,直至大椎為正捏脊,反之為倒捏脊。
2.提起皮膚多少及提拿力度要恰當,捏的太緊,太容易向前捻動推進,捏的太松,則不易提起皮膚,推進與捏拿要流暢。
【臨床運用】
1.攻補兼施,能明顯增強小兒體質。
2.正捏脊能夠提升小兒陽氣,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育的功效,臨床中多用。倒捏脊具有消積食,瀉熱的作用,發燒,內熱的孩子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