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是“爭”來的,不是“等”來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題記
《權力:為什么只為某些人所擁有》是斯坦福大學著名組織行為學教授杰弗瑞·菲佛集30多年經驗之大成,驚世駭俗的權力顛覆之作,將組織中的潛規則轉變成可以研究的顯規則。這是一本讓領導力大師《從優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暢銷書《影響力》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哈佛商學院教授暢銷書《公司的王道》作者羅莎貝絲·莫斯·坎特都熱力推薦的書。
這本書雖然知名度不是很大,銷售量不是很高,但內容極好,滿滿的干貨。
它是一本曾顛覆我三觀,讓我興奮至極的書……
顛覆一: 世界是不公平的
公正世界假設認為,大多數人都認為人們會得到自己理應擁有的東西。也就是說,好人會有好報,壞人會受到懲罰。最重要的是,這個現象是逆向發揮作用的:如果有人成功了,那么觀察者就會傾向于認為幸運者必定是做了什么事情,讓自己值得擁有好運氣,這是一種社會心理傾向。僅僅由于人們看到一個人得到了好結果,這個人就突然成了好人。相反,如果壞事發生在某個人身上,公正世界假設會導致這樣一個結論,即受害者一定是壞人。這就造成了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的“譴責受害者”現象,人們會為罪行受害者或受損企業的不幸找到理由。反過來也是一樣,不管一個人是怎么獲得成功的,他的成功都會讓人們努力尋找他的優點,以便為他的成功找到理由。
“世界是公平公正的”這種信念,會在獲取權力的過程中帶來兩種負面影響。
首先,它削弱了人們從所有情況中和從所有人身上進行學習的能力,特別是從那些他們不喜歡或不尊重的人和事中學習的能力;
其次,“世界是公平公正的”這種信念麻痹了人們對建立權力基礎的需求。人們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因而沒有注意到所處環境中的各種陷阱,這些陷阱會對他們的職業生涯造成打擊。
一旦你認識到了公正世界效應及其對你的看法的影響,并嘗試糾正這種傾向,那么你就能在任何情況下都學到更多東西,也能更加警覺、更加主動地努力確保自己獲得成功。
顛覆二: 高調做人,高調做事
如果你安靜地工作,你可以成為優秀的中層經理,但你能變得位高權重嗎?答案是明確的:“不能!
不論在哪個國家都是一樣, 要想獲取權力、保持地位,重要的不只是工作業績,還必須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就要求你能夠適度進行自我推銷,并建立自己的聲望,哪怕稍稍夸張一些也不為過。
顛覆三: 只有出色的工作業績是不夠的
人們常犯的最大錯誤就是,他們以為良好的業績,即工作成果,足以讓他們獲得權力,并讓他們避開組織中的艱難險阻。因此,人們沒有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很多時候都是聽天由命。
而實際上,工作績效本身是不夠的,甚至是不必要的,出色的業績可能還會困住你,因為老板不想失去你在現有位置上發揮的作用,也因為雖然你在目前職位上很有能力,別人卻不一定認為你就是更高級職位的合適候選人。
要想獲取和保持權力地位,你就必須引起別人的注意,并對業績的評價標準施加影響。此外,你還必須有效地應對掌權者,這就需要你去提升他們的自尊。只要讓老板高興了,業績表現真的不重要。反過來說也是一樣,如果你讓他們不高興,出色的業績表現也救不了你。
如果你想創建一條通向權力的道路,你就需要摒棄 “ 業績本身就已足夠 ” 的想法。一旦你理解了為什么會是這樣,你將會從中獲益匪淺。
顛覆四: 當心成功人士的說教
大多數由著名高管寫作的領導力書籍,以及大多數關于領導力的講座和課程都應該印上這樣的警告:“當心,這些文獻和資料可能會危害你在組織中的地位。”這是因為領導者會吹噓自己的職業經歷,讓其成為可供效仿的模范,而且領導者還常常會掩飾他們用過的權力手腕,而實際上他們正是運用這些手腕登上高位的。與此同時,領導力講座和課程中充斥著這樣的建議: 跟著自己真實的感覺走,做到真誠,表現內心的感受,謙虛不出風頭,不要恃強凌弱,不要濫用職權等。總之,這些建議是關于人們希望世界是怎樣的,希望有權有勢者的舉止行為是怎樣的。毫無疑問,如果人們總是做到真誠而溫和,并且總是關心他人的福祉勝過追求自己的目標,那么世界將是一個更加美好、更加人性化的地方。但是,那樣的世界并不存在。作為獲取權力的指南,這些建議是有缺陷的。
顛覆五: 不要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
要想成功創建通往權力的道路,必須克服對自我形象的過分關注,或者是特別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無論如何,其他人不會特別關心或惦記你,他們關注的主要是他們自己。如果你不去嘗試獲得影響力,你也許能夠維護良好的形象,但卻無法登上權力的頂峰。
顛覆六: 積極提出你的請求
人們經常會避免請求別人幫忙。第一,請求幫助與一直強調的自力更生精神不一致。第二,人們害怕被拒絕,因為遭受拒絕可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第三,提出要求是基于獲得同意的可能性,如果你確定答案會是 “不”的時候,為什么要提出每年碰面一次或共進晚餐的要求呢?? 問題是,人們低估了別人提供幫助的可能性。這是因為人們在考慮提出要求的時候,往往把重點放在給他人帶來的成本上,而沒有充分考慮到對方說“不”的代價。首先,拒絕提供幫助會違反社會倡導的一種隱含規范,即表現得“樂善好施”。你愿意被視為慷慨的還是吝嗇的呢?其次,拒絕別人親自提出的要求是尷尬的。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慷慨,所以我們傾向于答應別人的要求,這幾乎是自動的反應。再次,對一個請求幫助的人說“是”,這會鞏固提供幫助者的權力。指導別人、答應別人共進晚餐或為別人開門,不僅會讓別人依靠你、回報你,還有可能讓別人成為你的忠實支持者,而且還意味著你可以為別人提供某種東西,而你也就擁有了權力。
顛覆七: 學會恭維你的上級
絕大多數人都喜歡擁有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不僅是那些具有不安全感的人才有這樣的想法。
讓掌權者自我感覺良好,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恭維他們。研究顯示,把恭維作為一項策略,可以有效地獲得影響力。恭維之所以有效,首先是因為人們天生喜歡恭維自己的人,喜歡那些讓我們自我感覺良好、贊美我們成就的人。而對于恭維者來說,討人喜歡有助于樹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影響力。其次是因為恭維遵循了互惠規范,即如果你恭維某人,就好像你請他吃飯,或者給他送禮一樣,他會欠你一些回報,因為贊美是禮物的一種形式。而且恭維和存在于大多數人身上的自我增強動機是一致的,這就是為何恭維會有效的原因。
顛覆八: 敢于對別人說“我是最棒的”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謙虛的傾向,不愿意吹噓自己,你必須學會克服這種基本的人性傾向,敢于對別人說:“我是最棒的,這就是你們需要找我來做這個工作的原因。”你必須毫不猶疑地這么說。
對宣傳產品有效的做法,宣傳你也同樣有效。
顛覆九: 處于劣勢的一方不能循規蹈矩
如果你已經擁有了你想要或需要的權力,那么你就應該采取一切手段,不僅確保自己遵循規則,而且也鼓勵大家都這么做。但如果你仍然在通往權力的道路上,那么你就大可不必相信傳統智慧和“遵循規則”那一套了,因為以反常規的方式行事,即采用非傳統的策略,可以讓資源處于劣勢的一方取得勝利。
顛覆十: 招人喜歡不一定能獲得權力
人們有時害怕提出請求,害怕讓自己引人注目,因為他們擔心這會讓他們變得不招人喜歡。的確如此,人們更可能為他們喜歡的人做事,招人喜歡也是人際影響力的重要基礎,但這類研究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限制條件。
第一,這類研究中的大部分都是在雙方權力相對平等的情況下進行的,在這種情況下答應協助別人,主要靠自行斟酌而定。?
第二,正如馬基雅維利幾百年前就在他的經典著作《君主論》中指出的,雖然讓人們既害怕你又喜歡你是種很理想的狀況,但是當你必須兩者選其一時,如果想獲得和保持權力,那就應該選擇讓人們害怕你。
你要表現得自己有能力,那就顯得強硬一點,甚至是卑鄙一點,似乎很有幫助。
招人喜歡的人被認為是溫暖人心的,但友好也往往被認為是軟弱甚至是缺乏才智。
人們可能會反對你,但是當他們意識到你可以傷害他們時,他們就會加入你這一邊。
“招人喜歡”可能會帶來權力,但權力一定會讓你招人喜歡。
如果你有權力,并且愿意使用權力,人們就會加入你這邊,不僅因為他們害怕你傷害他們,也因為他們想接近你,想和你的權力與成功扯上關系。畢竟人們都希望和有實權的、成功的機構和人物沾親帶故,希望能沾一點光。
……
以上是我的一點點所讀所想所得
愿每個追逐權力的我們都能為自己鋪就一條成功與權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