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才開始看之前大概一月底二月初就火了的中國古詩詞大會第二季,覺得節目特別有意思,很喜歡武亦姝,人(我)送外號:當代‘武才人’。她喜歡的人有意思,當她從這些前人身上汲取“營養”,轉化為自己的涵養后也使得她自身變得特別有意思。
當中國古詩詞大會第二季播出后,掀起一片贊嘆之聲。爸爸媽媽們紛紛要自己的孩子以優秀選手為榜樣,努力學習。我的家人也不例外。
而被學習的對象中尤以這位16歲的高中生,武亦姝為典型。有人說,她16歲,就這么有文采,非常不簡單,這與她努力用功學習是分不開的。也有人說她獲勝,只是靠運氣罷了。畢竟這只是一擋綜藝類節目。
我倒一點也不意外她是最后拔得頭籌的那個人。并且,我認為這是她的實力。不可否認,陳更,鵬敏都是名副其實的高手。一位細膩,一位穩重。較之于二位不同的是,亦姝身上更透著一股子‘傻勁’。而我恰恰認為最后能一舉奪魁,全靠她那一股子傻勁。
他們缺的就是武亦姝這種傻勁,他們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可能因為想充實自己,可能因為想證明自己,可能因為這能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影響或利益。但恰恰是這種目的性驅動,使得他們落敗。
我喜歡亦姝的是什么?一股子傻勁?這一股子傻勁,最好的詮釋,是來自于熱愛。對詩詞發自心底的熱愛。正是以愛為引,才有無窮動力。我很喜歡她說的那句:“詩詞能帶給我現代人給不了我的東西,”換而言之就是能產生共鳴。能代表她的心聲。古往今來,任何膾炙人口的詩詞,無一不是能代表一部分人,一部分時候的心境。她也豁達,“對我而言,比賽結果什么的其實都無所謂,只要我還享受詩詞,只要它還能給我生活中帶來快樂,那就夠了。”這個姑娘明事理,知得失,也有勇氣。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有時候你僅僅缺的恰是她那一份熱愛,那一份執著,那一股沖勁。16歲,正是初出牛犢不怕虎的年紀,也正如水中的海綿,是源源不斷,孜孜不倦吸取養分的時候,凡是熱愛的就去追求。正應了胡適先生那句,‘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正是這種對學習或工作的忘我投入,這種對行進途中困難的大無畏精神,是我們這群95后中年人應該學習的。
由于時代的變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所導致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今天,很少有人為了最本質的知識,最初的理想追求而堅持了。多數人在大城市中大環境下迷失了自己。一開始還是斗志昂揚的,我一定要干出怎樣怎樣卓偉不凡的成績,我一定要證明自己。最后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澆熄了熱情。就是在觥籌交錯間迷失了本心。還記得那個最初的自己嗎?
人,一定要有自己熱愛的事物,并勇敢追求,并堅持到底。有時候熱愛的事物和謀生可能會有沖突,有時候父母的決定和你的想法可能會有矛盾,但,別灰心,革命正是在不斷探索中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