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來人往,勿念勿忘。心靈之間的距離卻在悄悄改變。
不久前,和朋友一起逛街。小攤上售買著“水晶項鏈”等晶瑩剔透惹人喜愛的小玩意兒,正欲上前把玩,朋友卻扯扯我,瞥了一眼,不屑的說:“假的!真的怎么會這么便宜。”我笑笑。又看到一些小吃,熱氣襲來,香味撲鼻,想買些解解饞,朋友卻又拉住我,在我耳邊著急地說:“假的!都是些色素地溝油防腐劑。”我停住腳步,為她的理智佩服。
路過書店,一個老婆婆顫巍巍地走來,伸出一只拿著一個破碗的手。手臂干枯,滿是皺紋。如此滄桑的手怎忍心拒絕?我翻找著零錢,朋友又一次阻止了我。這一次,理由似乎更為充足:“假的!都是些騙錢的團伙,乞丐‘月薪’過萬的新聞也不是鮮有耳聞……”我皺皺眉,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難道所有的事物都不可相信了么?那讓真正失去勞力的人又該何去何從?此時,理智只是吝嗇和冷漠的借口。淺淺的陽光灑在身上,心中卻已涼透。
是的,一切都在變化,科技發達了,生活環境整潔安寧了。但尊敬的城管們,在驅逐小販時,有沒有給他們指一條生路?想當年,大街小巷,小攤小販推著一個個板車四海為家,各種吆喝聲此起彼伏。人們熱情熟絡。如今呢?冷冰冰的防盜窗。厚重的防盜門隔離了心與心之間的交流。
暑假時,我曾帶領同學們專門進行了一次有關“吆喝”的調查實踐活動。曾經的吆喝,是溫州的發展印記,是古色古香的民俗;如今,它成了養家糊口的工具。那賣米大叔,收廢品的張大爺拖著沉重的板車,在各個居民小區下聲嘶力竭地叫喊,穿梭十幾年,仍在為生活而苦苦奮斗,心中無限感慨與悲涼。路人們填寫的問卷也令我們心寒,從未聽過“吆喝”的人比比皆是。
傳統不僅僅是一些人維持生計的工具,更是我們時代發展的印記,傳統何不傳承?我想,是否能在時代變化中將它們延續?朔門古街是否會因吆喝聲更古色古香?
因為變,生命豐富多彩。也因為變,能夠拾起更多美好的東西。
社會如此艱辛,我們需要把愛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們。
愛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但在“假的”面前,我們更需要伸出援手,寧錯幫,不錯過。愛,很可能使一名誤入歧途的孩子走上正確的道路,使一名孤寡老人感受到幸福,笑著走過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讓曾經麻木的心在悲憫的洗禮下復蘇吧!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心靈之間的距離需要用改變,一步一步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