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教老師的小分享
這里要談到我輔導過的一個高一學生,這也是我專職作為一名家教老師遇到的第一個學生。我給她上了8,9節數學課,最后她從不及格變成及格,現在的她和我說做數學題和聽老師講的內容已經很順手了,如果在有什么問題還會來找我補習。輔導到最后學生不需要你了,我當時是有點擔心,這樣補下去我是不是得失業了,畢竟我不依靠機構招學生,這生源極其不穩定啊。但是學生補習中若是找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獨立解決問題,這樣的結果不也是每一個老師最希望看到的。一直輔導雖然我掙到錢了,可是從學生發展長遠角度來看,他學習的內部動機不強,過度依賴老師的講解,反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這與我做老師的初心相反,所以我就只能叮囑這個孩子一些事情,譬如針對她現在學到三角恒等變換,需要背的公式太多,首先要學會選擇運用公式,并注意幾個常用公式的變形運用,要把做過的數學題分類總結等等,說的太快怕她記不住,我又編輯了一段文字發給她,自從當上老師,我確實比之前耐心多了,我從這個小孩看到這個年紀孩子的同病,如果不多叮囑,他們忘性太大了。
接觸這個小孩是先和她媽媽通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她媽媽真是大部分高中學生家長的代表了,想給孩子提意見卻被孩子質疑不懂,兩相生厭,最后找到了我,告訴我小孩一直在補課,對老師的要求很嚴,希望老師不要講太多大道理直接講干貨。我就花時間備了函數單調性和圖像性質內容的講解,也告訴她準備幾道不會的數學題我給她講講。雖然考研時有考數學,可是我專業學習也沒怎么用過高中數學知識,這里要多虧高中時做數學題做的多形成了一種肌肉力量,過了那么多年我還能拿起來。就這樣我倆第一次補課開始了,我發現這個孩子是很有學習動力的小孩,可是為什么努力了卻沒有提高呢,在我倆交流中發現她的數學老師在授課時思維敏捷,有些她認為應該掌握的知識就不會在展開而是作為結論直接解決問題,之所以老師會這樣默認,一是高一課程學習內容比初中難且多,本來就需要多做題的數學學科更需要時間,然而上課時間有限,所以老師們就會默認學生下課會多用時間鉆研數學基本問題,上課時間就只用來解決難點和重點。可惜大部分孩子還停留在重難點的理解上,還談不到下一步的解決,而且新高一的數學知識有很有連貫性,太多的不會積攢到最后,又看到同齡人掌握的比自己快,就會有一種不敢提問的情緒,導致有些孩子厭棄數學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理科,還有些孩子想通過自學數學,可是他們找不到恰當的學習方法,尋不到門路。讓人看著實在心疼。
? ? 針對這種情況,我給她制定了適合她具體的解決方案,
? ? 一,把她老師講過的典型例題我按照步驟講出來,告訴她這個用到哪些知識,并挑出與這些題解決思路類似的題留作練習。
二,不增加學生負擔,她們老師很有水平,給學生留的練習題貼合高考水平讓學生對學過知識有本質的理解,所以給這樣的學生補課盡可能把第一步最好,然后引導她把這些練習題作為檢驗自己的掌握程度。
三,如果前兩步掌握的好,可以在講一些一題多解的解題思路。但是這一步我還是覺得留給她自己研究比較好。
? ? ? 就這樣幾節課下來,我發現她做題思路越來越好,并在不斷的練習中有了頓悟的感覺,尤其在理解復合函數綜合內容上開了殼。眾所周知,函數這一部分知識,應用不僅廣還很抽象。很開心沒有辜負小孩子的努力,而且最終她自己信心大增有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雖然她的方法還需要不斷的更正提高,所以我在臨別之際,給她諸多叮囑并給她媽媽一些參考建議。
總體來說,榜樣的力量確實是一個調動孩子學習動機的好辦法,可是小孩子在知識理解上都有太多的個性差異,單純復制別人的成功方法可能有時候帶來相反的作用,如何靈活運用別人的方法才是進步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