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期末考試之后被邀請寫一些東西,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可細細想來,從上小學的第一堂作文課開始,我還沒有真正把自己內心關于寫作的想法一吐為快過,好遺憾,如今提筆,思路混沌,又有些小緊張。
就從這次期末考的《情書》開始說。因為在考場上答題時出現了一些錯誤,寫到作文心態有些爆炸,幸而有《情書》一題在手,溫柔如它讓酷愛煽情的我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希望。一般像我這種慣寫抒情文的人,落筆前腦子里已經構建好了盜夢空間的N重場景了,前景很偉大,很美好。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我寫到第二段就感覺自己廢了,也就是我寫“顏色”的那一段。雖然事后我瞇著怕被辣到的眼睛拜讀自己的大作,看起來好像比想象中要好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幾乎每一次在作文時都是因為詞匯量的問題卡住了行文的思路。再仔細讀可以發現,本人其實想寫的更有層次感一些,可是考場上絞盡腦汁思考關于描述“藍”的詞語,確實一片空白,最終只好堆砌了什么“靛藍”“如水”上去,現在被我單獨抽出來看,是不是覺得好干,好尷尬。詞匯的問題不僅是在細節描寫方面暴露得很充分,當我想寫一個華麗麗的開頭和結尾時,我也只能仰天無語凝噎,最后因為考試時間的限制而有些草率的收尾。而讓我特別驚艷的有幾篇印出來的作文,其中有同窗寫護城河中的“青荇紅鯉”,寫愛吃醋的妹妹往自己和媽媽中間“鉆”,寫讓霧霾先生“見信如唔”,不必親自再來……與其說這些驚艷詞句的誕生是在考場上的靈光乍現,倒不如說這些東西才是他們最最自然而然的言語流瀉,而我以為擁有這種能力的前提必定是閱讀與積累。之前對于老羊的一句話印象很深,大意是:在功力未到時,最好還是先把自己的辭藻錘煉的華麗一些,再去追尋質樸的境界。腹中無幾點墨水的我如今也只能先跑步進入質樸境界,再多讀文章來填充寫作的基礎吧。
如果硬要我自夸一番,我倒覺得自己的選材還是有可取之處的。其實我看到情書的第一反應絕對是我爸,連第一句都想好了:“總說女兒就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blablabla…”我爹在我習作中出現的次數給我十只手也數不過來,若是此次又是我爹出鏡,絕對感情真誠,手法嫻熟,分數自認也不會低。但我相信我自己以及與我相熟的語文老師的忍耐程度是有極限的,同樣的立意與感情寫多了,看多了,都會審美疲勞,畫地為牢。而當身邊的寫字聲已然唰唰地密集起來,我做的只是克制住以上的念頭,放空自己去想想自己還能寫些什么,我還會熱愛什么。無疑會想到那個不能算是家鄉的地方。我羨慕有故鄉的人,他們筆下的故鄉很真,能引發千萬人的共鳴,而我腦海中的只是支離破碎的片段,盡管它的殘缺與單薄還是能讓我在明晃晃的日光燈下哽咽。初中時我曾嘗試寫過那個讓我念念不忘的燒鍋的水泥灶房,可惜寫的有些不盡如人意,便有些不敢再觸碰。人之常情,總是怕毀了一些記憶里很美好的事物。所以這次再從“小路”切入回憶,有點冒險和不安。可能我還是習慣于描摹一些事件或是事物的細節吧,并沒有觸摸到“形散神不散”的門檻。
其實更可怕的是在于我能夠在作文中直抒胸臆的對象少之又少。現在細數也不過是家人、同學、熟悉的物與景等等。今天早晨去辦公室數作文解析卷子,一下便被那封“給榮兒的情書”撩到,邊數卷子邊分心著把整片文章草草讀過,抓著身邊另外一位課代表強行安利說這篇文章寫得好好啊,一定要看,之后又逐字逐句細讀,讀完連連悲嘆為啥我沒有哥哥或姐姐。可見每人的經歷與背景都是不同的,你有的我未必有,由此在寫作中就能夠引起讀者的向往與憧憬。又讀到一段寫給一個嶺南小城的情話,心中對于暖陽傾城的南面天空又增添了幾分沒有來由的愛意。若是情感的源泉來自一處,縱使紙面上浮躍的是從未到過的天涯海角,或是未曾擁有的生活經歷,字里行間中,有執筆落淚的我,也有觀書不語的你。
講道理,自我感覺行文思路真是太混亂了,果然是期末考過了連思維也浪跡起來。所以在此也扛一把議論文的大旗,我這輩子寫中學生作文的機會似乎也看得到盡頭了,雖然我最后可能還是一個只會盛一碗甜湯的小矯情,但畢竟也曾為成為一個以理服人的大神而奮斗過。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終極目標,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