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對朋友關系的重視,是儒家一大特色。學習進步,必須有能相互學習,相互糾錯的朋友。“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須友以自成者。”從天子到庶人,沒有不需要朋友相互學習批評影響,就能“自學成才”的。但是,你若進步了,富貴了,必定有新朋友。孔子就提醒你,故舊不遺,不能遺棄老朋友。
? ? ?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xi),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 ? ?【學習筆記】
? ? ? ?禮,是禮節,關鍵在于有節,儒家講中庸之道,無過不及,沒有過分的,也沒有沒做到的,恰到好處。沒做到,是無禮。做過了,也是無禮。
? ? ? ?恭而無禮則勞。對人恭敬,但若沒有禮來節制,則儀節繁多,把雙方都勞煩了。這個我們有體會,有的人禮數太多,奉承話太多,你跟他在一起,雖然知道他是好心尊重你,但還是特別累,因為你得受他的禮,還得還他的禮呀。
? ? ? ?慎而無禮則葸。葸,是畏懼的樣子。謹慎是好的,但如果謹慎沒有禮來節制,則逡巡畏縮,小心太過,甚至顯得猥瑣了,不能擔當,也不被人尊重。
? ? ? ?勇而無禮則亂。勇敢是美德,但若沒有禮來節制,則逞血氣之勇,不顧后果,以至于悖亂。
? ? ? ?直而無禮則絞。說你這個人比較直,固然也是好的,不跟人拐彎抹角,也不搞什么陰謀詭計。但是如果直沒有禮來節制,心直口快,任情喜怒,對別人毫無包容,那就淪于“絞”,急切傷人。
? ? ? ?《曲禮》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又說:“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這個,要深刻體會,時刻提醒,修到五十歲,能修個差不多,就算大成了。
? ? ? ?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 ? ?這里的君子,是指在上位的人。篤,是篤厚。興,是興起。偷,是偷薄,薄情寡義。
? ? ? ?在上位的君子,一舉一動,百姓都瞻仰仿效。君子若能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和睦宗族,篤厚于一家之親。則民眾感發興起,各親其親,仁義之風就興起來了。
? ? ? 君子如果能不遺棄自己的故交老友,對自己微賤時的朋友也不疏遠,則百姓跟著仿效,各自親厚自己的故舊,自然教化行而風俗美,沒有薄情寡義的人了。
? ? ? ?儒家之道,始于人倫之道,所謂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對朋友關系的重視,是儒家的一大特色,強調朋友是學習進步的伙伴,要選擇朋友,相互學習切磋,相互批評指正。如曾國藩說,學習最重要兩件事,就是讀書與交友,讀什么書,交什么朋友,就決定了你的進步與否。事實上,朋友對我們的影響比書本還大!《毛詩伐木序》說:“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須友以自成者。”從天子到庶人,沒有不需要朋友相互學習批評影響,就能“自學成才”的。
? ? ? ?今年我去以色列,聽猶太拉比的課,介紹猶太人的幾千年教學法的最大特色,就是兩個人一組一起學習,這和儒家有異曲同工之處。
? ? ? ?人要選擇朋友,進步之后呢,你若富貴了,自然有新朋友。但是,故舊不遺,孔子強調,你不能遺棄你的老朋友。
? ? ? ?天子也有老朋友,也給你定義了:“王之故舊朋友,為故舊時共在學者也。”誰也不是生下來就當皇上,做太子時一起讀書的同學,就是你的老友。
我的《論語》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中華書局出版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注,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
《論語新解》,錢穆著,三聯書店出版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中華書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