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好奇,為什么8090年代紅極一時的歌手演員都慢慢消失不見了呢?甚至小時候的零食品牌也逐漸退出大家的視野。
仔細回想,這樣的現象真的不少。
前兩天看《十三邀》羅大佑那期節目,聽著他的《鹿港小鎮》,瞬間將我的記憶拉回了小時候。
我出生在九十年代初,周圍的同齡孩子不算多,所以,我童年很多的記憶都是比我大很多的80后哥哥姐姐們帶來的。就像一堆少男少女后邊跟一個小屁孩,就是這種感覺。所以他們的喜好他們愛聽的歌曲間接影響了我的興趣。
90年代初,很流行手抄的歌詞本,他們人手一個,記錄著自己喜歡的歌,字體歪歪斜斜,但那都不重要,沒事就拿著歌詞本哼唱,感覺特時髦。一直到我的小學快畢業,這種歌詞本才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復讀機了,這可比歌詞本先進多了,那時孩子們的零花錢也多了,可以買很多磁帶,每張都有歌詞,再也不必因為沒錢買磁帶而弄個歌詞本了,只不過有些感覺也消失了。那時,是2000年初。
也就從那個時候起,我們喜愛的那些明星歌手,在我們的以為中,“消失了”。
其實,他們的“消失”不過是信息科技發展,時代變遷的映照。就如同我們對事物事件的關注點也由單一的信息渠道變成了復雜多元化的獲取方式一樣。電視逐漸被電腦取代。我們也無法再把自己聚焦在單一的事物上了。
我很想問問,在電腦興起的時候,你們最常用它來干什么呢?一般來說,就是游戲,小說,聊天等等一切以前沒見過或者很少見的信息。想來,用它來單純聽歌的人很少吧。哪怕聽著歌,也要順便干點別的什么。
因此,關注點的多元化,加速了一些經典的消失。當然,偶像們曾經的粉絲,在那時也幾乎都到了努力工作尋找機會的黃金青年時期,工作和家庭,迫使他們對經典的關注也在逐步減少,甚至消失。
至此,偶像和經典逐步退出大眾視野。
很多年后,當我們再次看到曾經的偶像時,才驚覺,這些年他們都去了哪?不工作了嗎?其實他們都在,除了部分隱退的,很多人一直都在工作,只不過是很少有人關注罷了,也很少能在主流節目里露面而已。時代變遷下,一代代的明星偶像迅速崛起又消失,電視節目基本上都是,誰火才能看到誰。
是的,8090年代的歌手偶像就是這么消失的。
我猜,喜歡懷念過去的人,都還深愛著那個時代歌曲。一代人的記憶和經典,即使消失了,也值得我們回味。
雖然現在潮流歌曲很多,每年都有經典出現,但它們火得快消失的更快。每次大型節目晚會上的背景音樂仍然老歌居多,經典真的是值得回味的。就像一回憶起小時候,一定會唱《童年》,回憶起青春,一定會唱《同桌的你》,而且是全場自發大合唱一樣。
剛剛吃早飯時,忽然心血來潮,翻找起羅大佑的歌聽了起來,還看到了他和千璽合作的畢業歌《光陰里的故事2022》。時光在流逝,但經典是永恒的。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過去的誓言就象那課本里繽紛的書簽
刻劃著多少美麗的詩可是終究是一陣煙
...
都說喜歡回憶過去的人,是懷舊的,敏感的,憂愁的。
那就,
至我們早已逝去的青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