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很喜歡買書,隔斷時間就要買一批,不買就難受。但是我讀嗎?讀!讀的很少很少!大部分書都是沒有拆就一直在書架上呆著。我不喜歡讀書嗎?不是!那我的書為什么買著不動呢?因為我沒有時間!沒有時間讀書!你是不是跟我一樣的感覺呢?喜歡讀書卻沒有時間讀書!
改變是從去年7月底開始的。
7月底我參加了一個百日閱讀打卡社群,目的就是為了養成閱讀的習慣。因為在社群需要打卡,我們10人一個小組,一個人掉隊就會影響這個小組的成績,為了不拖別人的后退,無論什么情況我都堅持閱讀,100天一天不拉。
100天后我們說我們的小組不散,我們繼續在群里打卡,但是稀稀拉拉直至后來根本就沒有人打卡了。現在這個小組在我的微信里面已經找不到了。100天后我其實還在看書,但是斷斷續續的,沒有保持每日閱讀的習慣。有時甚至好幾天都不看書,我想完了,我的讀書習慣養成計劃泡湯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又開始重拾書本閱讀了。后來我就想,自己不讀書那段時間是不是內心的一種反抗呢?就像學生一樣,心里想學習,在老師和考試的壓制下也認真學習,但是高考一結束就要徹底放松一段時間。雖然之前的閱讀小組是我自己選擇參加的,但是打卡是受約束的,所以100天后我要給自己一個放松呢?
不管怎樣,繼續閱讀是好事情,不過這次的閱讀與之前完全不一樣了。
之前純粹是為了打卡而閱讀,為了養成習慣而閱讀,現在的閱讀就是為了自己。之前閱讀的書目雜亂無章,看到什么讀什么,就像一個雜事動物。這次閱讀的內容就集中指向個人成長了,因為在“雜食”期間我明白了自己喜歡的是什么。
養成閱讀習慣之后,有一天在一個QQ群發現有小伙伴有我當初的煩惱——想讀書沒有時間,于是我就建立了一個小微信群,邀請沒有閱讀習慣的小伙伴一起來讀書,一起養成閱讀習慣。目前這個小組的朋友基本都養成了閱讀習慣。
專注于個人成長之后,帶著目的去讀書,感覺很不一樣,每天內心都覺得很充實。不過越讀書越發現自己的不足太多,需要學習的太多,內心對讀書開始充滿渴望與期盼。于是讀書對我來說已經不是需要堅持的事情了,而是成為了一種習慣,一種與刷牙洗臉一般自然的事情。甚至讀書讓我充滿喜悅,一天不讀書就覺得缺少了一點什么。
啰嗦這么長時間我的“閱讀史”,其實就是想告訴你養成讀書習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要急慢慢來。下面該說到正題了:讀書到底讓我收獲了什么。
一、讀書拓寬了我的視野
讀書最直接的體會就是收獲了知識,視野開闊了。
有人可能會說,不看書我也能夠收獲知識,開闊視野啊,你看,現在網絡資源那么豐富,我每天至少瀏覽幾個小時,比讀書輕松而且收獲多。事實上網絡提供的大部分是信息而不是知識,大部分信息一年之后就過時了,他不會讓你的人生有任何收獲。即使你通過收集、分析、整理、理解,掌握了一部分知識,那些知識也是零碎的不完整的,甚至有很多斷章取義是錯誤的。書本則不同,里面的內容是作者做了分析和整理,并使之系統化了,我們可以直接吸取,學習起來更輕松與高效。而且很多經典書籍凝聚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你用簡短的時間獲取別人一輩子的經驗,這種好事除了讀書,還能到哪里去找。
二、讀書帶來了自我成長
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態度,帶來了自我成長。
沒有養成讀書習慣之前,每天我的日子渾渾噩噩的,過著一年365天重復的日子,甚至都可以一眼看到30后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做事隨心隨性,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每天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刷微信看淘寶閑聊天上。一年下來總是后悔自己這一年一事無成浪費時間了,但是下一年依然繼續浪費,沒有絲毫改觀。
讀書之后,我的視野逐漸被打開,掌握了更多的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關注的范圍越來越廣,重新認識了自己,對個人的發展和未來有了更多的想法,在瀏覽各種書籍的過程中逐步明確了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讀書不僅改變了我的內心,而且改變了我的行動,讓我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走起。現在我不再浪費時間,把工作之余的時間都用在自己未來的目標之上,每天的生活非常的充實。
三、讀書為我節約了時間
讀書讓我學到了很多小技巧小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和時間利用率,無形之中的減時增效就為我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有一次一個同事做PPT,他先將文檔打好,然后一點點將需要的內容復制到PPT上,接著去調整不同層級字體的大小。我感到特別的驚訝。“難道你不知道有一個簡單的按鈕設置一下就可以直接將WORD上的內容搬到PPT上嗎?”“不知道啊,快教教我,我做這個復制粘貼都快半小時了,還沒有弄完呢。”一分鐘不到的事情他居然做了半個小時還沒有做完,我真是服了。做一次PPT就浪費半個小時以上,每年做那么多得浪費多少時間啊!而我會的這點小技巧就是從一本書上看來的。僅僅一本書就節約這么多的時間,那多看幾本書得節約多少時間呢?
時間是非常公平的,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我們到底能不能收獲成功與幸福就看我們如何去利用這有限的時間了——我們無法增加時間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增加時間的厚度。
讀書還讓我學習到其他人的人生經驗,在面對相似的事情的時候,通過參考他人經驗避免陷入常見的陷進,用最短的時間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收獲成功。
四、讀書為我減壓
以前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吃東西,吃很多東西之后心情就會好很多,但是現在害怕發胖,就不敢大吃大喝了。后來我發現心情不好的時候,拿起一本書看看,心情就會好很多。
讀書可以減壓是我的閱讀體驗,不過我后來還去查證了一下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表明,不安情緒的產生與小腦扁桃體有關,小腦扁桃體興奮就會引起不安情緒。也就是說如果抑制小腦扁桃體的興奮,就可以降低心里的不安。腦功能成像技術研究發現,當言語信息進入大腦之后,可以觀察到扁桃體興奮得到了抑制,同時,消極情緒也穩定下來,心情也得到改善,判斷力隨之提高。
難怪,當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如果有人安慰安慰心情就會好很多,一方面是安慰的效果,另一方面就是因為語言信息進入了大腦抑制了小腦扁桃體的興奮。但是有時候我們的郁悶不想與人說不便與人說,這時就可以通過讀書讓“言語信息”進入大腦,降低不安情緒。
美國薩塞克斯大學也曾就緩解壓力做過研究,以心跳數來測定讀書、聽音樂、喝咖啡、打游戲、散步等的結果。結果顯示讀書可以緩解68%的壓力,效果最明顯。尤其是在安靜的地方讀書,6分鐘就可以達到緩解壓力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此外,人類的壓力是共通的,而對于這些壓力帶來的煩惱如何解決,已經有各種各樣的書為外面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只要對照書里的方法,即使不能徹底得到解決,至少也可以減少壓力帶來的煩惱。
五、讀書使我的大腦更加靈活
生完孩子之后,我一度覺得自己的記憶力退化了,表達能力也不如以前了。但是隨著讀書的增多,特別是在掌握方法之后,我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似乎在慢慢恢復,表達能力也在慢慢增強,連輸出的能力都比以前強了很多。學生時代我最討厭寫作文,但是現在養成碼字的習慣之后發現寫一段話并不是那么困難,連帶著今年寫論文也變得流暢了,不像以前,一年都憋不出一篇。
這是為什么呢?我又查了一下書。
神經細胞中的樹突部位,會不斷延伸,并與其他腦細胞形成網絡。這種大腦神經網絡的構筑會持續終生。大腦的訓練可以使神經網絡更加的靈活。但如果大腦一直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就會變得遲鈍、記憶力下降,最終發展為老年癡呆。
也就是說通過對大腦的訓練,人的能力是可以終生不斷進步。那么如何鍛煉呢?答案就是運動和讀書。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反應敏捷度(原來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魄,推薦閱讀《運動改造大腦》)。讀書訓練大腦作用更大。
讀書可以提高人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精神注意力”“分析能力”“同感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等。
看到讀書的作用這么大,我要讀書念頭更強烈了。
除此以外,讀書還提高了我的職場能力,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增強了我的輸出能力,使成為了一個不斷進步的人。我還因為讀書影響了他人,收獲了很多的好評與感謝。讀書改變了我,讀書讓我充滿喜悅!
既然我讀書可以收獲這么多,我相信你讀書也可以收獲這么多,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