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洞察力,你可能不陌生。就像神探狄仁杰中的狄大人就可以發現很多別人沒發現的線索,從而抽絲剝繭,經過分析推理,從而發現真相。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說起十一打算,他說去某某地,我說你是去探親吧,應該不是旅游。他說,是的。其實這個判斷很簡單,因為某某地不是典型的旅游目的地。接著我問。你家有這么遠的親戚?他說,他母親應該是南方人。然后我推測他母親是抱養的,然后認回去了。這就是簡單的一個洞察力的體現。
所以,我認為所謂的洞察力也是一種綜合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訓練的。這本書作者從他所整理的例子中經過研究分析,給我們以指導。
洞察力究竟是什么?洞見如何才能獲得?馬可波羅斯是如何識破伯爾尼?麥道夫的龐氏騙局的?戈特利布醫生是如何發現艾滋病的?達爾文是如何從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中獲得啟發,進而提出進化理論的?18個月大的嬰兒能分得清媽媽、爸爸和他自己的鼻子嗎?諾貝爾獎得主們為什么能做出尋常人覺察不到的重大發現?
偶然間看到這本書,吸引了我的注意。何謂洞察力?就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那么我們又通過什么來獲得這種洞察力呢?作者提出了四條途徑:觸類旁通、自相矛盾、好奇心挖掘以及急中生智。不得不說從我自身的經歷來看,這些是有理有據的。
? 關于觸類旁通,一個領域的知識復制到另外一個領域得到新的啟發這是很常見的事,這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盡管很多聯系都非常的微妙,但我們如果能夠從那些看似無關的聯系中挖掘出一點信息來的話那便成為了洞察力。這條與其說是一種方法,不如說是一種信念,你得相信你可以從其他地方學習到什么。另外一個關鍵是,在觸類旁通的過程中你必須知道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而哪些信息是無用的,這需要你的知識、經驗的長足積累。
? 關于自相矛盾,講的是表面的矛盾往往隱藏了很多可能會遺漏的信息。在這一點上,行動力是關鍵,看到了矛盾,下一步就是行動。
? 關于急中生智,得講講我以前遇到的一個真實情況,我在做家教的過程中,小朋友提問了一個問題,我一下子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不過為了不露怯。還是一直在想辦法,最后急中生智,終于想到了一個解釋,順利過關。這個小插曲驗證了這一點,人在危機關頭要保持冷靜思考而不是放棄。
? 隨后作者提出了四個因素,這些因素遏止了我們的洞察力:被錯誤的觀念所挾持、缺少經驗、消極的態度以及死板的推理方式。仔細來推敲的話,134適合那些年紀大而具有經驗的人,而2則適用那些毫無經驗的年輕人。這兩類人普遍被認為是缺乏洞察力的。但相比經驗,其他三條對洞察力的扼殺更為致命。所以開放的態度才是洞察力的關鍵。
? 作者講到了公司運行體制對洞察力的扼殺——一種完美主義(定義為做事不失誤)對創新(理解為洞察力)的扼殺。組織機構不喜歡風險、錯誤、不確定性,項目經理人在確定、實施項目的過程中總是嚴格按照所謂的計劃與標準,但百密總有一疏,現實情況很有可能與計劃不同——這個時候經理人的選擇往往是按照計劃而不是根據現實重新部署(因為成本往往會很大)。類似的事情不勝枚舉,原因也很容易理解:較少錯誤總是比增加洞察力來得容易。事實上,作者提出了一個公式:表現提高=減少錯誤與不確定性+增加洞察力。但現實里這兩個方面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人們通過推行嚴格的標準、加大管理力度、記錄所有的信息源、找出哪些部分屬于假設并且預估這些這些假設可能會造成的損失的幾率、增加評審次數、對得出的結論進行嚴格的合理性辯解、按清單和流程辦事等等辦法來減少失誤與不確定性,但卻無助于人們捕獲洞察力甚至大大扼殺了洞察力。看到此處不免充滿疑惑,這不就好比語重心長跟你講了一大堆道理回到現實還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嘛?仔細揣摩作者的心理,我想他還是為了告訴我們洞察力其實是一種觀念,一種思維方式,你相信他的存在就會在工作中注意到他,并且應用他,而不只是遵循一套已有的規定。
? 本書還有一個實用的地方體現在幫助他人發現洞察力。幫助別人厘清錯誤的思路,并不是直接給別人提供不需要的建議。我們不應該急著告訴別人他們究竟缺什么,原因這樣以來我們還得告訴他們為什么這些東西不可或缺。說服別人一種更好的方法是耐心等待,激發人家追尋洞察力的好奇心,而不是把相關信息強加到別人身上。
如何提升我們的洞察力?
1、提升個人洞察力
心理學家加里·克萊因從洞察力的三道路模型分析,總結出了三種不同的路徑以獲取洞察力。
①不可忽視的矛盾
電視劇《神探可倫坡》中,彼得·福克飾演警局重案組的罪案偵探法蘭克·可倫坡中尉。他在聽取證詞時,總是顯得好不生疑,這往往會讓一個老練的罪犯自以為可以把可倫坡當成笨蛋一樣糊弄。可是,當可倫坡踱步出門,逗留片刻,沉思一個讓他困惑的點后,他就又轉身回來。這個點就是那個自相矛盾的點,一個能夠幫助他拆穿罪犯謊言的點。年輕的警察又何嘗不是注意到“豪車”與“彈煙灰在車內”,這兩個自相矛盾的點呢?根據矛盾點進一步判斷,才使警察抓住了偷車賊。
提升洞察力方法一:善于利用矛盾,而非避開矛盾。面對困惑、矛盾以及沖突時,應運用自己的好奇心深入研究,激發出自己的洞察力。
②創意,源自不同想法的融會貫通
喬斯林·貝爾·伯內爾在她的射電望遠鏡的記錄中,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的波動,她感到這些似曾相識。于是,伯內爾將這些想法進行融合,最終洞察出了天體脈沖星。
提升洞察力方法二:依賴于各種想法的融會貫通,進行意想不到的相互聯系。要想給自己灌輸新鮮的想法,你可以通過接觸更多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嘗試涉獵更多的知識;接觸不同類型的人;了解不同的領域等方式來實現。每一個想法都可能會成為新的錨點,醞釀出一系列新的概念。當然,想要在不同想法之間催生出更多意外的相互聯系,這需要我們學會過濾掉一些無用的想法。
③想要急中生智,練習批判性思維
土倫戰役中,拿破侖·波拿巴在情急之中想出了新的戰術——通過切斷敵方補給逼迫其撤退。可見,拿破侖在重新審視戰略情形時,所需要的是一個時刻準備著的大腦。
提升洞察力方法三:練習批判性思維。陷入情急的場景時,我們只有找到辦法,打破我們的思維局限,才能找出道路。或許,人們會被鼓勵羅列出他們所有的假設前提,然而這是一件令人費神的事。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憑借專業經驗來判斷哪些假設是薄弱的,從而摒棄它們。要想做到這點,最有效的方法是運用批判性思維。這是一套對假設前提提出質疑的思考流程。它不是通過讓人們列出所有假設來找出薄弱點,而是有邏輯地審視所有的證據,從而決定到底要不要相信一些具體的觀點。
2、提升組織洞察力
總體來說,在組織中關于工作表現有以下等式:
不可否認,為了控制錯誤、減少不確定性所采取的那些措施常常卻阻礙了洞察力的激發,從而導致等式中的兩個箭頭經常打架。因此,組織機構必須把握兩者的平衡,即一方面要減少錯誤和偏差,另一方面要增加洞察力。
具體說來,加里·克萊因認為可歸納為以下3點:
①強化組織的創新機制和能力。其中一個辦法就是成立一支專門提倡創新思維的團隊,來推廣能夠提升洞察力的做法;
②適度弱化組織的創意過濾機制。例如設立一條單獨的匯報渠道,讓創意工作者們能夠直接表達他們的想法,而不需要經過傳統的審核流程;
③增強組織機構開展創新行動的意志力。該問題就涉及到公司戰略思想和目標的范疇,需要組織人員調整觀念,轉變對洞察力的重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