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凌晨十二點,開往北京方向的候車廳里,悶熱如蒸籠。少了白天的喧鬧,空氣里彌漫著濕熱的暑氣和旅客們迷蒙的睡意。
阿橖打了個哈欠,趕緊又坐直了身體,她不敢睡著了,還有半個小時列車就要進站了。阿橖看了看身邊的父親,他閉著眼睛,手臂箍著背包,一切安好。這已經是他們第三次去北京看中醫了,醫生說,父親肺部的腫瘤沒有太大變化,情況穩定,但要繼續吃中藥。
給父親看病的是一個全國有名的老中醫,這些年中醫熱,各大媒體都報道過他。
阿橖和父親很早就到了門診,第一個就診。從家到北京,汽車、火車到地鐵,路上八個多小時,而老中醫整個看病過程不到十分鐘,寥寥數語就開方抓藥,根本就不給病人更多陳述病情的機會。
雖然父親病情穩定,但面對高昂的診費和藥費,阿橖心中隱隱憂慮。為了給父親治病,她看了很多中醫方面的資料,她越來越體悟到,有名的名,不一定是明白的明,這些經常在各個媒體拋頭露臉的名醫是“衣食醫”,不是“大道醫”。
“大樹底下好乘涼”,這些名醫們靠的是“祖傳秘方”和一些經驗的積累,是能夠有效的治病,但他們學醫僅僅是為了謀生而已,離真正的“大道醫”相差甚遠。父親的病能夠有所好轉,吃藥只是一方面,很大程度和他的心態有關,和他的運氣有關。
什么是真正的濟世救人的“大道醫”呢?阿橖想起了前幾天看到的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不知是哪個年代,有個醫生他給人治病,一直保持著盡心盡力的態度。盡管他不修道,卻整天就像方外的人一樣,除了醫病,再不過問世俗,不喜歡和人打交道。隨著時光流逝,醫生漸漸成了孤身一人,幾乎所有的朋友都遠離了他。
醫生的醫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再無法向前推進,治病救人的數量,也僅限在那么多。常見的病癥,醫生可以得心應手的治,而疑難雜癥,他根本就無能為力。在漸漸步入年邁時,醫生也病倒了。渾身由里到外的熾熱灼疼,每天燒灼的他寢食難安,又仿佛有人拿著刀在慢慢的割裂他的身體,那種難以忍受的劇痛,引來劇烈的咳嗽,又使得疼痛更加劇烈。
他給自己扎針用藥,想去掉身體里的火,但連續幾天都不見好。他心里非常厭惡這種痛苦的感受,無名的火,又使得他心生怨恨。
治療無效后,醫生多少明白了,這火這痛,用一般的常理是無法除去的。于是,醫生艱難的拖著劇痛的身體,一路蹣跚著向山里邁進,想尋訪世外高人。
當他走到山腳時,看到山腳下有一排一排整齊的稻草房,有很多年輕的僧侶,在各自打禪煉功。醫生詢問后,方知,這些稻草房都是特意為云游過往的僧人準備的,并不收留世俗中人。
醫生有點心灰意冷,坐在山腳休憩,當他仰望巍峨的大山時,看到樹林的掩隱間,一條通山小路忽隱忽現。這狹窄的羊腸小道,在這漫漫翠綠的大山中,襯著春季百鳥的婉轉幽鳴,顯得格外幽靜,醫生的心突然有一種很想攀沿的沖動。
于是,順著小路,他很艱難的不停往山上攀登。終于到達路的盡頭時,天上已掛起了一輪光明圓滿的明月。藉著月光,醫生看到了一座稻草屋,比起山下的稻草屋,山上的草屋明顯的破舊許多。
他猶豫,要不要進去看看,就此過夜,這時,門一下開了,一個年邁的僧人迎面走出來,請醫生進去。
進屋后,醫生環顧四周,看到一束束月光從屋頂流灑進來,心中頓時清涼了許多。老僧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繼續打禪。醫生因為很累了,就直接躺在稻草上睡著了。天亮后,醫生發現老僧依然在打禪,但僧人的臉上,身上出現了很多密密麻麻的紅斑、水泡,老僧不停的顫抖、哆嗦、劇烈的咳嗽著。
醫生見此,心里很不忍,不禁忘記了自己的病痛,滿心的焦慮不安,想為老僧診治。待老僧出定后,醫生請求給他治療。老僧看到醫生發自內心的善,發自內心的為他不安,如果因為戒律的緣故厲聲拒絕,世人是不會理解的,反而推開了人的善,也很難使人看到修佛者的慈悲。
于是,老僧忍著劇痛,依然微微笑著對醫生說:“你一生給人治病,是否能夠治好自己的灼疼?”醫生聽后很驚訝,老僧這么清楚的知道自己。醫生慚愧的說:“不能。”
老僧忍著痛,再次微微笑著對他說:“平常的火,藥物是可以去除的。如果這火來自神佛,或者來自邪魔,你怎么治都不會好的,除非修煉。”醫生很好奇,為什么修煉就可以去掉這火?
老僧平靜的說:“修煉修的是慈悲呀。人有了慈悲,就不會對痛苦的感受那么的執著;人有了慈悲,就不會對造成你痛苦的那些靈,抱有怨恨;人有了慈悲,就不會用人的苛刻態度,來對待眾生;人有了慈悲,就會超越萬種痛苦,人心會升起真正的光明和喜悅。這才能真正的解脫,才能救度世人。”
醫生又不解的問:“可您現在滿身都是水泡,世人看到您,如何能理解這是修煉的慈悲所致呢?”老僧還沒有回答,就聽有人說:“師叔,給您送齋飯來了。”老僧示意進來,小和尚看到老僧的模樣,不禁大吃一驚:“師叔,昨天您還好好的,怎么一夜就成這個樣子了?”
小和尚看看醫生,醫生看看自己,又看看老僧,忽然一下明白了,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道:“謝謝高僧救治。謝謝高僧救治。”這時,醫生才發現,他的灼熱,刀割之痛早就沒有了,老僧病態的示相,原來是為了救治自己,是在替自己承受!
老僧說:“既然因緣至此,就不要忙著下山,在這里讀完經書再走吧。這次我要入定很久,你等我出定后再離開。”醫生答應了,恭敬的坐下來讀佛經。醫生讀的很入神,盡管幾天足不出戶,但是沒有疲勞的倦意。
讀完后,老僧也剛好出定了。醫生簡單的收拾了一下,帶著弘揚佛法的崇敬之意,準備下山。當他打開屋門時,驚訝的看到,外面已是一片白雪皚皚的銀色世界,燦爛的陽光映照著雪峰,像是一座銀白色的佛塔,輝映著吉祥的佛光。
只是短短的幾天,醫生便從春暖花開的季節進入了隆冬。醫生回頭想再看看草屋時,草屋已經消失了,醫生回首的瞬間,發現,他已經身在自己的家鄉,正站在一座拱橋上,四周依然是春暖花開的景象。
至此,醫生方才明白,原來,修煉者的慈悲可以穿越不同的時空,引領人進入不同的境界,卻又不覺得遙遠和冰冷。
醫生站在拱橋上,回憶著老僧的音容笑貌,滿是感動,猛然間,看到有一執花的婦人正深深的看著他。醫生終身未娶,但一直保持著潔身自好的操守,于是正顏正色的回視了婦人,沒有動絲毫的邪念。
當醫生堅守著自己的善念,不為色欲所動時,神佛又為他打開了另外一片天,超越了更高的境界,對佛法也有了更深的體驗,他的醫術也進入了更高妙的層次。
真正的醫生,其實首先要是個修道者,要以修道、體道、悟道為人生目標,以濟世救人為使命。中國古代確實有很多這樣的醫生,像扁鵲、華佗、張仲景、孫思邈等等,他們不慕功名,人格出眾,無欲無求,秉持慈悲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這才是真正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