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讓我寫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拒絕的...(不不不,文章不應該是這么開始)
一切的事情都是機緣巧合。
故事的開始起于2013年初,之前孵化器的客戶“簡書”。年初搬入孵化器的簡書,當時整個團隊只有5人,那時的Web端產品也還沒有上線內測(不過也很快了)。作為孵化器的運營人員,作為天使用戶幫助早期產品試用測試,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當時感覺簡書是很文藝范的一款產品,界面很干凈,Markdown需要學習一下,還沒真正開始寫文章,更別提成書了。
隨著孵化器日常運營和項目投資的各項事情日益增多,我漸漸發現每天在公司的時間不夠用,而且被打得很散。其中,一大部分的時間被用在回答一切重復性的問題和事物上。某天突然腦洞大開,是不是可以用簡書,來記錄和沉淀自己工作中的一些經驗和流程。一來,我覺得這些內容是有價值的,值得花時間好好整理一下。二來,內容在Web端發布,如果再遇到類似的咨詢和問題,大家可以去簡書相關頁面和專題查詢。我也可以有更多時間處理其它事情。
文章就這么一篇接一篇得寫下來,不知不覺文集已經有累計100多篇文章,6萬多文字了。這個時候,孵化器這個概念似乎一下子被大家所關注。隨著各位“大大”相繼提出所謂的“互聯網+”、“大眾創新”、“眾創空間”等概念。孵化器一下子成了那只”風口上的豬“。面對積累了這么多的文字,我感覺是時候對所有的文章做一個整理和歸類,對所有的文字做一次校驗。并且嘗試下看看有沒有可能做電子出版或實體出版。
所有的事情很簡單,想法也是。希望這些文字能夠對更多人有幫助,即使只是一點點...
Y Combinator(硅谷孵化器)【1】現任總裁Sam Altman在斯坦福的創業公開課開場提到的話:
At YC,we've been teaching people how to start startups for nine years. Most of it's very hands on and specifics to the startups. But 30% of it is pretty generally applicable. And so, we think that we can teach that 30% in this class. And even though that's only 30% of the way there hopefully it'll still be really helpful.
《Stories:獨立品牌孵化器》一書的初衷也是如上思想,我們并不認為也不企圖通過一本書教會大家創業的方法。我們只是單純把自己創立和運營孵化器的點滴沉淀下來,并且希望當中共性的部分能夠對其他人有幫助。
本書內容根據自己三年多來運營早期互聯網孵化器過程中沉淀下來的一些想法。整個過程以孵化器從規劃、開業、運營整個過程為做主線。另外包含對于Y Combinator孵化器的研究,國外其它孵化器案例分析,國內孵化器案例分析,互聯網創業項目的分析等。
我很喜歡喬布斯1995年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演講中提到的內容,并且以此為序章的結尾。那時候他還是蘋果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總裁:
"The first story is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1】:硅谷的Y Combinator孵化器的研究花費時間最多,針對這塊內容,很多的翻譯和思考都沉淀在了另外一篇文集:《The Launch Pad: Inside Y Combinator》。
【2】:孵化器的未來一定是不需要孵化器,只是我們不知道這會需要多長的時間。遠程協作辦公一定會逐漸流行起來,現在已經慢慢被一些互聯網團隊接受。對于這一塊內容,之前也利用業余時間翻譯了一本書《遠程辦公 Remote by 37Signals 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