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暑假我和我的好友小軒一塊去旅游,暮色降臨,我們背著沉重的背包,走進山中的一個小村子,村子里共住著30戶人家,但許多房子是黑著燈的,聽老人家說:年輕人都去縣城打工了,現在在村里有20位老人。你們要住宿可以到我家我就有人聊天了。
? ? 我們聊了很久。據老大爺說,早先有隱士,為了避世來到這山里,他生活非常簡樸,連換洗的衣服都沒有,后來實在太不方便,便到山下的村子里要來一塊布,當作換洗之用,可是屋里有只耗子,不斷啃咬那塊布,沒辦法,他又到山下的村子里捉來一只貓,再后來為了解決自己和貓的口糧,他又從山下的村子里弄來一頭奶牛,為了放牛,他又從山下的村里找來了流浪漢,而放牛人又把自己的老婆接到山上……最后,就有了這個小山村。這位隱士想避世,卻深深步入世中。
? ? 臺灣作家林清玄曾在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這樣的話:墾地播種,總是“花未發(fā)而草先萌,禾朱綠而草先青”。為何?原來是草籽早在播種前就已經存在了。一個人墾植心田,竟也多是“草”先萌長這是因為我們的心里早已存下沒完沒了的雜念。
? ? 生命本應該簡單快樂,因為這個沒完沒了的雜念蔓延,生命的光澤早已不在,而我們的生活也似乎只是為了滿足一個又一個的要求,而樂此不疲地忙碌著、奔波著。
? ? ? 就好比同樣是旅行,有的人輕松快樂,沿途欣賞美景;有的人就如我此時旅行一般,被沉重的包裹壓著,邁不開腿,挪不動步。
? ? ? ? 第二天,我和小軒將包裹里的大部分東西,裝贈給老大爺,沒有沉重的旅行包,我頓覺輕松。
? ? ? 斬斷雜念,原來快樂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