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剛剛經歷過一場面試,覺得頗有感觸,大約是因為自己這一年來遠離沙場,人也懶散了,猛然間回到產品經理的刀光劍影中,頗有些緊張,特別是回答到其中一個問題時,突然讓我反思到自己很久沒有思考自我了。
說到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一個知乎上的段子。有個人到某公司面試,面試官對他說:“給你十秒鐘讓我對你印象深刻!”這個哥們兒思考了三秒,然后猛的站起來甩門走了。第二天,他收到了這家公司的offer。
我遇到的問題跟這個機智的哥們兒遇到的問題有點像,當然,我并沒有那么機智。我不知道大部分人遇到這樣的問題會如何反應,但是我肯定不是那種可以當著面試官唱歌跳舞得那一類。我屬于那種比較中規中矩的,頂多只能給面試官現場講個笑話。但是在產品經理的面試過程中遇到我那天遇到的問題可是經常性的。其實我在過去當面試官的時候也時常問出這樣的問題:
“你覺得你自己最大的優點是什么?”
當我回答完了之后,我才發現我的答案一直停留在六年前。彼時,我還是個產品新人,當時的我充滿著對互聯網產品行業的熱血豪情,作為文科生出身的產品經理中的少數派,我能夠走上這條道路可以說全憑著一股熱血和自己的不斷自學。從不知原型為何物,到熟練操控Axure,從不知文檔為何物,到一晚上搞定四十多頁的PRD,從被程序猿們用質疑的眼神矚目,到后來的打成一片,我最自豪的是自己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這個答案就像是我的標準答案一樣,不但在當時被我毫不猶豫的說出外,在過去的六年甚至是我衡量被面試人的一大標尺。
但是,面試官在聽完我的答案后,沉默了大約十秒。那是十分漫長的十秒,我隱約覺得自己似乎哪里不太得勁。就在我有些不知所措的時候,他說到:“在我看來如果是一個行業新人這樣的答案或許不錯,但是作為一個已經歷練了七八年的產品老鳥這樣的答案就顯得太單薄了啊。”
無語凝噎!一語驚雷!
是呀,我已經不再是六年前那個懷揣著熱血沖勁的小菇涼了。微博都再一次重新出發了,微信都順利全球化了,世界早已不同,我也不再是原來的我了。這個答案于我來說有些嫩(shǎ)了。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反思的面試問題。最大的優點是什么?答的得有自己的特點,不能人云亦云,答的又不能太過浮夸,得有真憑實據,答的不能太謙虛,會被質疑能力。在我過去主持的面試中通常有三大類答案:
第一種,中國式斟酌謙虛型
雖然大多數產品經理都多少有些點自戀癖,但是很大一部分人在面對考官角色的環境下,還是會選擇保守對待:“我覺得自己有很多優點,但是都不突出…”,“朋友們覺得我可能在對人處事上很有一套,我覺得這大約就是您說的優點吧…”等等。這些答案的問題在于都不肯定,不確信,不明確化,通俗一點說,就是不自信。
第二種,新世紀奔放自戀型
這類人的答案多數不止一個,大多對自己充滿信心,覺得自己就是下一個張曉龍,中國的喬布斯者也大有人在。基本上這類人就屬于不理智型,通常情況下我們都不會需要這樣的產品經理,因為他們大多數時候憤世嫉俗,滿滿的憤青范兒,十分容易給可愛的程序猿們造成困擾。
第三種,高精尖理智冷靜型
就是會比較冷靜的分析這個問題的出發點,角度和考官希望的答案范圍。雖然這樣一個主觀題并沒有正確的標準答案。但是通過面試過程中與面試官的溝通和交流完全可以劃定面試官希望的答案范圍;而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則正是一個稱職的產品經理最最基本的能力。
其實,這個問題完全可以換一種產品化的問法:“你覺得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相信這個問題你們肯定多少心中有底吧?最為一個產品經理,有很多必須要有的能力,比如邏輯思維、數據分析、溝通能力、執行力、行業敏感性等等,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成為上面這個問題的答案。
但是,當你回答這道問題的時候,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反思了自己。你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看自己。而這恰恰是一個產品經理常常應該做的事。
當然,如果你并不是以一個產品經理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那么答案會有千萬種可能性。但是,不論你蔥任何一個角度思考,三省吾身,都是一件很好的事,因為他會讓你一眼望見自己的不足。讓你能夠重新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