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晴
深知這個作業(yè)的重要性,所以,我踏踏實實做了兩個。
真的很難!比寫任何隨筆都艱難,在灰暗記憶里摸索著抽絲,那是什么感覺?
這兩份作業(yè)有著天壤之別,被我搞成了兩個溫度。
第一份是熱的,寫完渾身暖洋洋。
第二份是冷的,一邊寫一邊冷凍。
正應了老師早晨上傳PPT的內(nèi)容,好場景再現(xiàn)會更好,壞的會更壞。
第二份作業(yè)寫完,我感覺整個人灰頭土臉的,坐在電腦前上早課都沒精打采的,更不想說話!腦袋里只有一個聲音:你咋那么完蛋呢!干啥啥不行!
我被一份作業(yè)打回了原型。
自己接受到的正面陽光的暗示還是不夠多,輕易就會給黑暗讓路啊。
感激老師對我作業(yè)的點評,給我一個切入點!讓我得以撬開一部分無意識。
您說的參與感跟我在婆婆家的“遭遇”完全一致!
我回回去安徽婆婆家都是公主級待遇,啥活兒都不讓干,洗著碗也會被奪下來,攆進屋休息去。
我被客氣地熱情款待著,心里卻很不舒服,跟婆家人離得更遠了……感覺跟赫赫爸也遠了(本來就不近)。
參與,才能連接,之后存在感,成就感,價值感等等才能陸續(xù)跟上來。
我能理解自己在婆家的感覺,但是從來沒往自己家這邊掛,感覺風馬牛不相及,能掛上嗎?
不覺得它們有關(guān)聯(lián)呀?
咔——噠,今早被老師掛上了。
這是一個好消息。
一個核心觀念可以衍生出無數(shù)形式問題,像我這么敏感的孩子,后續(xù)出現(xiàn)各種狀況都不難理解了。
這么多年,我就沒在生活里自己扎過根,一路被架空,除了結(jié)婚對象是自己糊里糊涂硬爭取來的(之后還后悔),其他全部有別人做主。
那么后面“我能做好,我能行”的價值感如何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