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多雨,空氣多潮濕,總覺著衣服都是半干的,有種粘膩膩的感覺。一早起來天放晴了,那就出去轉轉吧。
早晨的空氣涼爽而舒適,湖邊已有人在晨練,跑步、騎車、練操,風吹來,帶著荷葉的清香,這樣的好時光怎不讓人心生歡喜呢。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
兩首閑適詩,感受新秋時節的安閑與自在。
①宋·陳師道《后湖晚坐》
水凈偏明眼,城荒可當山。
青林無限意,白鳥有余閑。
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間。
目隨歸雁盡,坐待暮鴉還。
簡譯:秋水澄澈只覺眼前一片明凈,荒蕪的居所就像在山林隱居。
青翠的樹林仿佛與含著無限深意,飛來飛去的白鳥悠閑自在。
我已賦閑在家,一生詩名還算小有成就。
此時此刻,我看著歸雁越飛越遠,漸漸消失在天際,一會再等暮鴉飛還。
賞析:陳師道,字無己,江湖人稱“閉門覓句陳無己”,其實人家在門外安閑自在呢。
”城荒可當山”這五字,簡直就是“”城荒是福~山不換”了,有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感覺。
看出青林之無限意,只因自己是默默而有情。見證白鳥之有暇,只因自己實在是悠閑自在。
一般寫到目送歸雁,往往是要蕭索了,要歸于一聲嘆息了,而作者不然,他還可以坐待歸鴉。畢竟,雁住他鄉,鴉居左近。朋友多就是好,不會只別離而無相聚。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心自在,人安寧,至閑至靜,就是人生好時光。
作者簡介:陳師道,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后山居士,漢族,彭城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
②唐·王維《登裴迪秀才小臺做》:
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
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簡譯:詩人來到好友的居所,悠閑的登上露臺,遠遠望見云霧繚繞的山峰。夕陽西下,鳥兒在晚霞中飛去;秋天的原野顯得格外悠閑寧靜。這里遠離山林,還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好去處。好客的主人啊,我會經常乘著月色前來造訪。
賞析:“落日鳥邊下”,歸鳥成了坐標,懸浮空中,落日則是生命體,繞鳥而下,宛如急于歸家之日頭;“秋原人外閑”,秋原也是四季辛苦了三季的地方,如同“樂游原上清秋節”終于熬到了“咸陽古道音塵絕”,可以歇歇了,畢竟人去原空,因空得閑。
“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最是宜人。正因枯守原地,才需要良人移步,老友叩門。喜歡乘月來訪,門,給你們留著呢。
山林自在,鳥兒悠閑,秋原無擾,詩人欣賞美景,與鳥兒為伴,眺望遠山,一派安閑之境,一懷安閑之意。
這樣的閑適詩,也是千載之下一道月下柴扉吧。
作者簡介: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夏欲盡頭秋欲初,小涼未苦爽肌膚。
晚云更作瀟瀟雨,拾得人間一夜涼
處暑已至,秋色漸染。
草還綠,花在開,落葉還未飄,西風還未寒,東籬花未瘦,種花人未老,一切都是剛剛好。
愿你在這清朗的時節,身自在,心安閑,放慢腳步,隨便走走,和初秋來一場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