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讓我感到尷尬的故事,先講給大家聽。
話說 2009 年我研究生畢業以后,感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都還不錯,第一家公司辦公室里有來自 5 個國家的同事,每天用英文作為工作語言。后來又去做了一年的 Linux 培訓,主要是面向大學生的,這段生活讓我意識到,幫助別人學習是一件極為有意義的事情。
那段時間臨近我自己的 30 歲,所以免不了會總結一下青春記憶,回憶一下自己的大學生活。同時我也知道在石家莊(我的本科是在那里讀的)的各個院校,優秀的學生依然只是瞄準考研,學一些垃圾知識。我覺得如果我能回到石家莊的院校里,讓大家放棄該死的考研,而去學習一些有用的東西,那將是一個非常 cool 的事情。所以 12~13 年,我從北京搬到了河北經貿大學,每周在校園書吧咖啡廳組織聚會,宣傳我自己的學習理念,總結起來就是:用英語學編程。要達成的目標就是:讓所有不好找工作的專業的學生(我自己當年是電氣專業的,我的問題是如何能找到一個不必依附于體制的工作)都考慮一下學習編程,開始一個能夠自食其力并且充滿創作力的事業。
一年下來,收效甚微,總體感覺就是河北和北京的發展還是至少相差十年的,盡管河北的師弟師妹們很耐心的聽我講,但是我說的內容還是離他們很遠,話說石家莊基本就沒有一家像樣的 IT 企業。失敗在所難免,但是直到現在,我依然覺得我自己的口號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逐步把陣地轉到網上,做自媒體。我的每周視頻博客:http://happycasts.net 依然依托用英語學編程的理念。人生最可悲的事情是背叛自己,我很欣慰我的 happycasts 到現在已經做了兩年多了。
今天要寫的內容到此為止。下面的內容是我在石家莊的時候寫的闡述“用英語學編程”的文章。
用英語學編程
像我們一般的大學生都學了十年以上的英語了,但是效果很不理想,原因大家也很清楚:就是應試教育害死人。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一種工具,所以當然要在實際應用中去學才是唯一正確的方法。引用別人的一個比喻,要想學會開車不是要去研究汽車有幾個氣缸,而是動手去開動汽車。
學英語最好是從生活中去學,這樣才能學到地道的英語。但是實際上對于大多數的大學生來說這是基本行不通的。像我自己當年大一的時侯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第一步的想法是出國,可惜家里錢不夠。A計劃失敗采用B計劃,通過英文版的雜志,名著來自己創造一個英文學習環境,實際上大學四年下來,這種方法也不太靈,內容太多太散,學著學著就沒意思了。
所以說“從生活中學英語”對很多人只是個美好的夢想,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從工作中學英語”還是可行的。研究生一年級的時候,我開始學編程,需要看大量的英文文檔,需要聽老外的講座,也經常去北京 Linux 用戶組和很多老外同行聊天,幾年下來感覺這才是學英語的正道,就是你每學一個英語知識點,都可以用在實際的工作中,而本科階段那種“太多太散”的感覺就消失了。因為我只關注計算機方面的書,一般這類書的英文其實比英語四級還要簡單。再就是,英語學習現在真的和我實際畢業后找工作緊密相關了,所以也不會沒意思了。
happypeter.org 倡導大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試著用英語來學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因為這是一種學英語的好方法。同時,也是學編程的好方法,可以參看 http://happypeter.github.com/on-english-and-prog.html
一些具體的建議:
卸掉你計算機上的中文輸入法,也就是不管寫筆記,還是寫信都用英文,聽起來好像挺離譜,但是我自己,從研一下半年,一直到第一份工作,再到第二份工作大約四年的時間里,機器上就是沒有 chinese input. 信不信由你,哈哈。
另外,盡量不看中文書,不聽中文的技術講座,多看英文的書,多聽美國的技術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