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超重肥胖已成為國人關注的重點健康問題。目前,中國超重人群已經達到2億,肥胖人群超過了九千萬,超重和肥胖會 引發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鼾癥等一系列疾病,嚴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但目前人們對超重肥胖的危害存在認識不足,盡早的干預與治療非常必要。5月11日 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肥胖應以預防為主,應使人們認識到其危險性而盡可能地使體重維持在正常范圍內。預防肥胖癥應從兒童時期開始。目前,將肥胖理解為“病理環境中的正常生理過程”,肥胖患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環境,而不是代謝缺陷的“病理”影響或者個體基因的突變。由于遺體因素是不可改變的,因此,必須通過調控生活方式即合理的飲食及適宜的體力活動,來控制體重的上升。基于這種新觀念,各國政府都致力于推廣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普遍的預防計劃。
總的說來有3種預防措施,即普遍性預防,選擇性預防和針對性預防。
普遍性預防:是針對人口總體的,以穩定肥胖水平并最終減少肥胖發生率從而降低肥胖患病率為目標。通過改善膳食結構和提倡適當體力活動以及減少吸煙和飲酒等來改變生活方式,最終減少肥胖相關疾病,達到普遍性預防的目的。
選擇性預防:旨在對肥胖高危人群進行教育,以便使他們能和危險因素做有力的斗爭,這些危險因素可能來自遺傳,使他們成為肥胖的易患人群,所采取的措施是針對易于接觸高危人群的地方進行,如學校,社區中心以及一級預防場所,方法是從教育入手,加以具體的干預措施。新加坡教育部對兒童采取這種預防措施后已經使肥胖的患病率從15%減少到12.5%。
針對性預防:主要是在已經超重或具有肥胖生物學指標但仍不屬于肥胖的個體中進行,目的在于預防體重的增加以及降低體重相關疾病的患病率。這些人發生肥胖及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性極高。已經存在體重相關疾病或有心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等肥胖相關疾病高危因素的個體應當成為針對性預防的主要對象。
肥胖造成的危害
肥胖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女性月經不調等。 還能增加人們患惡性腫瘤的機率。
現如今肥胖的患者越來越多,由此帶來的疾病危害也隨之增多,好多種疾病的發生都于肥胖有關。
肥胖人易發冠心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
由于肥胖者身體內的脂肪組織增多,機體代謝耗氧量加大,從而導致心輸出量增加,心臟做功量增大,導致使心肌肥厚和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腦血管疾病和猝死。
肥胖影響勞動力,容易遭受外傷
肥胖的人因體重增加,身體各器官的負重都增加,可引起腰痛、關節痛、消化不良、氣喘;身體肥胖的人往往怕熱、多汗、皮膚皺折處易發生皮炎、擦傷,并容易合并化膿性或真菌感染;因行動不便還容易遭受各種外傷、骨折及扭傷等。
肥胖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天敵
科學家研究發現肥胖者并發腦栓塞與心衰的發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1倍,患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膽石癥者較正常人高3-5倍,由于這些疾病的侵襲,人們的壽命將明顯縮短。
肥胖人易患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
由于肥胖導致體內代謝和內分泌異常,常可引起多種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等,女性月經不調等。
提高認識
充分認識肥胖對人體的危害,并能判斷自身的肥胖情況,相信大家只要看過的文章,都可以做到,關鍵是自身的重視度!
推薦文章:高度自律的減肥者用哪些指標來衡量效果?
飲食清爽
要想身體苗條健壯、避免肥胖,就要采取合理的飲食營養方法,盡量做到定時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
加強運動
經常參加慢跑、爬山、打拳等戶外活動,既能增強體質,使體形健美,又能預防肥胖的發生。
有些運動員、教練員、演員及體力勞動者由于停止鍛煉,但繼續保持之前的飲食習慣,就會造成營養過剩,日積月累,脂肪堆積,產生肥胖。
心情舒暢
良好的情緒能使體內各系統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運行,對預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反之,沉默寡言、情緒抑郁,會使生理機能發生紊亂,代謝減慢,加上運動量少,就容易造成脂肪堆積。
俗語講得好,心寬體胖。心情愉快、休息好、工作和學習輕松、無憂無慮的人,常常食欲好,不過喝得多,吃得多,讓熱量攝取增加,也會引起肥胖。
生活規律
為預防肥胖,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是很有必要的。合理的飲食營養、早吃飽,中吃好,晚吃少,每餐不要太飽,既滿足了生理需要,又避免了能量儲備。
若睡眠過多,熱量消耗少,也會造成肥胖,因此,不同年齡的人應安排和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既要滿足生理需要,又不能多睡。良好的生活規律是健康的基石!
我是一顆梧桐樹。
如果你覺得本文不錯,那強烈推薦你關注我(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