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先生大一在一起,戀愛十年,結婚六年。雖偶有分歧,但一直感情很好,當然主要的原因是先生脾氣好,事事謙讓。所以這么多年來,我們之間唯一的問題就是婆媳關系。
坦白的講,我的婆婆算不上極品,不過和眾多的婆婆一樣,覺得自己有個完美的兒子,無論我是怎樣的人,無論我優秀與否,于她而言,我的婚姻都是高攀。于是凡事總有優越感,讓年輕氣盛的我一直心有不甘。
其實,我們的矛盾也都是生活小事,比如疊被、洗碗、做飯、收拾房間等雞毛蒜皮的小事。我與婆婆的對抗,無非是干家務的對抗。也就因為這些小事,每一次她來我家,我們都會不歡而散。所幸,在沒有女兒之前,我們來往甚少。
但女兒的到來,不可避免的讓我們接觸變多,相互間的磕磕碰碰自然在所難免,具體也沒有必要詳說,貌似各家婆婆都差不多。但是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家庭不和睦,我也一樣。我曾試著尋找婆媳相處之道,卻一直不得要領。每當我要與婆婆見面,都會提前幾天變得莫名的不開心。在我們最初長時間相處的日子里,我引發了一次爭吵,而在此之前我們都是互相生悶氣。有時候,爭吵也是一種溝通方式,至少我們了解到一些彼此的想法。我發現,對于同一件事情,因為我們立場不同,想法和做法就會不同,只是對方不能理解罷了,無所謂誰對誰錯。我認為,通過那次爭吵,我對婆媳矛盾,第一次有了一些模糊的正確認識,也好像感覺到那么一點點和平共處的光芒。
之后由于一些客觀原因,我一個人帶著剛百天的孩子,住在了公婆家。我承認,去之前,我一直處于焦慮的狀態,考慮的問題也都是離開了自己的主場,我是不是更加被動,更容易受欺負,會不會抑郁、會不會哭泣、會不會受傷...
事實證明,我真的是想太多了,我在公婆家過的出乎意料的舒心和順暢。我預想的災難都沒有發生,甚至在飲食上婆婆對我比對自己出嫁的女兒還好,當然,我知道這并不是出于對我的關愛,而是關系到她孫女的口糧,但于我,這樣就足夠足夠了。尤其是今天發生的事,更是讓自己無地自容。
其實,不論在婆家還是自己家,我做的事情基本上一樣,除了全力照顧孩子,就是偶爾幫忙做做飯和頓頓洗碗。其他的家務我也會在有空閑的時候做,但對于擦地這件事,我固執認為是我的底線,堅決不做。
今早起床后,我像往常一樣給孩子做按摩,只是平時在客廳做,今天女兒晚起,就在房間做。婆婆也像往常一樣,開始收拾房間、擦地。但我再次發現,她把所有的房間的地都擦了,唯獨不擦我的房間,頓時心中一陣憋悶,“她一定是故意的!她就是想給我上眼藥,想讓我多干家務!怎么可以這樣區別對待,難道我洗碗的時候,也可以把她的碗筷單獨拿出來不洗嘛。哪根筋又搭錯了,又在鬧哪出...”一瞬間,無數的被害妄想和負面情緒洶涌而至。
但是,很快,我也想起無戒老師的文章,她說她在婆家什么活都干,換來了婆婆的真心。于是,我決定效仿,便起身去擦地。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又陷入了不平衡、不甘心、不痛快的情緒中,并且在與婆婆的對話中明顯表現出了不快。越干越生氣,最后我終于忍不住直接開口問道:“媽,我能不能問一下,您是生氣了嗎?為什么別的屋的地都擦了,就不擦我屋里的?”
“啊,不是,沒有。我是看你們在屋里呆著,我去收拾,一是影響你們,不禮貌;二是,顯得好像就我干活似的。我都是乘你們不在的時候,趕緊收拾收拾得了?!?/p>
頓時一陣臉紅,我趕緊胡言亂語的解釋一番,來掩飾我的小黑暗,緩解短暫的小尷尬。好在,很快氣氛如常。
但我知道,今天真的很險,險些因為我的惡意揣摩又導致一場婆媳之怒。如果我不問,我相信這一天我都會糾結此事而黑臉,而婆婆定會莫名于我的黑臉而心生怨氣,火花就很容易迸發。
我忽然意識到,也許這就是之前,我們各種不開心的根源。也許不過是一個個小誤會??尚Φ氖?,我一直覺得自己在隱忍,其實很多時候自己才是矛盾的導火索吧。
這段時間我們的相處的確是出乎意料的平和,我想應該歸功于以下幾點原因:一,降低預期值,做好充分心理準備。畢竟婆婆不是媽。事先做最壞打算并不一定是壞事。二,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比如照顧孩子,比如學習。非要事還是應該盡量心大。三、對于不得不做的事情,就心甘情愿去做。 比如洗碗,以前總帶有排斥心理,干著活充滿怨氣,搞得大家都不開心。這次從心理上認為是自己的事,搶著做,公婆也總是笑呵呵的。于是做著同樣的事情,效果卻是大不相同。四、覺得不痛快就直接開口說。結果也許會有些尷尬,但短暫的尷尬總好過一整天的低氣壓。
最后,婆媳關系是一個千古難題,愿我們都有好運氣,找到屬于自己的婆媳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