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假期社會調查分析報告
?在大學苦讀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樂事。但是大學生們真的能使這種樂事變得有意義嗎?我看不然!根據近一個寒假同學朋友間的調查走訪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最后驚奇的發現:大多數大學生的假期實際上是一種"不樂"的、沒有意義的生活。
現在,走進社會越來越緊了,校園與社會環境本存在很大的區別,這就要求我們利用假期時間走進社會實踐。
校園與社會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也大不相同,所以我們還可以在社會實踐中學到許多在校園里學不到的知識。這就形成了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時間的良性循環。
對于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來說,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不僅要學好課本里的知識,還要主動走進社會,積極在實踐中學習其他的東西,不斷增加自己的經驗,全方面武裝自己,才能在這個社會有立足之大升值擁有不敗之地。
一.調查背景與概況
1.調查對象:大學一年級新生
2.調查方式:網上匿名發送報告為主,參考資料及網上收集為輔
3.調查內容:大學生對假期生活的安排
二.調查內容及結論
假期,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一個放松身心,提高自身修養的大好時機。能夠把握這一個月多的時間真正去學點什么,做點什么應該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考慮的。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就應當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通過調查了解到當代大學生假期生活分為四類:一、參加社會實踐兼職打工。二、繼續學習,考證。三、出行旅游度假觀光。四、在家“無聊”一族。
一,社會實踐 兼職打工
大多數在校大學生已經屬于成年人了,他們都有自己賺錢的想法。互聯網上調查結果顯示,現代大學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學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學生認為要鍛煉自己的能力,對報酬無所謂。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打工的形式開始變得異常豐富起來。有38%的大學生選擇超市促銷;12%的大學生選擇假期教師;22%的大學生選擇做兼職;18%的大學生選擇志愿者;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醉著高新技術朝野的快速發展,做微商的同學閱歷越多還鍛煉到自己的從商能力和交際能力。此外,憑借社交軟件平臺,產品可以得到更好的宣傳效果,這也是導致越來越多學生見目光投向微商的重要原因。大學生微商群體呈現多元化模式,創業形式多種多樣,既有單打獨斗也有團體作戰。他們不想實體買家一樣,而是每天拿著手機刷刷屏,坐著“熟人買賣”,就可以輕松獲利。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我們也明白了:生活不容易,賺錢更不易!這樣既可鍛煉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又可開闊視野,接觸社會,為日后工作積累社會經驗。假期兼職打工賺錢是許多學生的選擇。盡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著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件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被騙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所以我們要擦亮眼睛,提高社會辨別能力,為踏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繼續學習,考取更多單位資格證。
?假期,成為一些大學生備戰的“黃金時期”。參加各類培訓班早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類形形色色的招生廣告在校園內隨處可見,假期報名參加英語、電腦培訓班的大學生,大都是為了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將來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取得多個文憑、證書更有利于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不少大學生趁假期報名參加汽車培訓,考取駕照的學生日益增多,為了將來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時用不上,也對自己有好處。還有一些學生利用假期讀一些平時沒有時間看的名著和書刊雜志,來充實自己。此外,不少大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充電”,攝取精神食糧,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等。這些大學生如果能夠勞逸結合,在用功學習的同時放松自己的心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已經與時代不相吻合,假期是一個充電的好機會,也是一個了解社會的良機。
三,外出旅游 飽覽風光
大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熏陶跟家人或者朋友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首先,旅游可以擴大我們的地理知識以及擴大我們對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風俗、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知識。提高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其次,通過旅游我們可以交朋友、練外語。最后,旅游是消遣的最好方法,我們可以享受各種食品,觀看美麗景色,使生活張弛相濟、勞逸結合,使人腦得到精神保健、生命獲得和-諧運動,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部分大學生利用假期欣賞名山大川,不僅豐富了閱歷,增長了經驗,從外出經歷中體會人生,感觸社會,同時也能體驗到出門在外的不易出行旅游,度假觀光,與同伴相互照顧,增進了解,培養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一句話,旅游的好處不止一個方面,花些時間是值得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要想知道你的戀人是否適合你,就去旅游吧!”讓身心舒適,用年輕人的思維和觀念去親近這個世界。
四,“無聊”一族 昏昏度日
大學生在離校以后大多數都是回到家里和親人"團聚"去了,但實際上這種團聚只不過可能是我們回家的理由其中一個很好的"代名詞"罷了。打心底里想我們的確和父母溝通的太少了。 有些大學生雖然在放假前已經制定了周密的假期計劃,比如本人。計劃好回去要為英語專業四級做準備,背詞匯,做真題,練聽力,及讀外國名著……但是回到家后睡覺、看電視、上網、看小說卻成了部分大學生在假期的主要活動,每天過著上午睡到十點,晚上看到凌晨兩點,每天同學聚會吃喝玩樂到身體敲警鐘的地步。沒有假期盼假期,假期到了又覺得無聊,短暫的一個月就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真像老師所說的每天吃很多,睡很多,看電視很多,每天渾渾噩噩的,無聊透頂,這樣的生活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所以當老師問我們,我們的假期生活怎么樣時,都回答“Just so so”
通過對假期生活的社會調查,我們不由得感到欣喜,我們可以從中領略到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風貌,同時也感悟到大學生們獨特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增長知識,吸取經驗的大好機會。總之,大部分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度過一個健康有意義的假期。同時也有一些客觀事實值得我們深思:其一,大學生們因為假期的到來,某種程度上達到極度興奮以致自制力減弱過度放縱。其二,大學生們抱著在學校吃夠了苦頭,回家則要好好享享清福的念頭,整天只顧自己清閑而忽略了多幫父母分擔點家。其三,我們大學生不注意與父母溝通,由此常常造成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近乎形成"冷戰"。
為了能使我們大學生假期生活的有意義,但無論你朝哪一方走你都要切記一定要按計劃扎實地走好每一步,切不可讓放縱、懶散、無知沖昏了頭。
?“If you have a idea,just do it”.....加油吧,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