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在讀博中明白的五點道理
當你穿過25歲這扇門后,生命中能夠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間越來越少。相對地講,讀博這3-5年較為自由,不管你將來從事學術研究還是其他社會工作,這段時間對你來說都非常珍貴。成功沒有偶然,優秀也從來都是一種習慣。如果能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積淀自己,個人會有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分析能力和眼光格局,可以為你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在過去的這兩年里,我常自問究竟該怎樣度過自己的博士生涯?這算是我對自己的一種惕勵,避免思想上懶惰讓自己平庸下去。有時我會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見不賢而內自省;有時我會揮舞著自己的學術理想,乘風破浪濟滄海。腳踏實地地走過這兩年,我少了一絲猶豫與彷徨,多了一份從容與堅定。我嘗試著在經歷黑暗之后去擁抱讀博這樣的生活,在這彼此接納的過程中,我也明白了很多,包括人生、學業和思維等方面。
一、堅持一項運動。
科研的日常是枯燥的、負面的,很消磨一個人的心性,而強大的內心是抵御它們侵襲的有力武器。但強大的內心不是憑空就有的,是需要強健的體魄去支撐。堅持一項運動既能夠鍛煉身體,又能讓你宣泄負面情緒,及時從科研的疲勞感中恢復過來,保持良好的科研狀態,這個非常非常地重要。
二、孤獨是必修課。
讀博期間的孤獨不是莫名的,它一直真實的存在著。繁重的科研任務導致博士生基本上沒有social,還有面對實驗失敗時的無助…..這些都是孤獨感產生的因素。讀博就好像是破繭成蝶的過程,當蛹蟄伏的時候只能被黑暗和孤獨包圍;當蛹化蝶時才能擁有彩色的翅膀飛舞在花叢中。孤獨是取得博士學位的必修課,不孤獨何以坐得住冷板凳?何以深入自己的研究課題?深度的思考常與徹底的孤獨為伴,請好好享受這份孤獨大餐吧。
三、堅持高標準的研究態度。
俗話說得好,取其上者得其中,高標準的研究態度讓我們在遇到困境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做個逆流而上的人固然困難,但很多時候我們平庸是因為我們從內心深處就選擇了平庸。可以說當你覺得自己做的還不錯的時候,你已經殺死了那個能夠讓你做的更好的自己。正如彭老師的博文《以最高標準執行》中說到的年輕人容易松懈對自己的要求,若我們用最高標準對待論文的發表,用最高標準約束自己的心態,長此以往,你會對科研越來越有信心,在有限的時間得到最好的鍛煉,研究產出的質量自然不會差。
四、導師將會影響你的一生。
導師顧名思義人生向導之師,除了在科研方面的指導外還有學生的內心建設,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在取得博士學位的過程中,選擇適合你的導師無論在學術生涯上還是在人性歷練上都是至關重要的。在所有的考慮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導師的人品,學品其次,選擇那種能和自己在性格上投合的為最佳。別看只是3-5年的教育經歷,一個優秀的導師對你的影響將伴隨一生,尤其是在科研的啟蒙階段,你和導師的合作經歷有可能直接決定你是否會繼續選擇科研,所以一定要舍得花費精力尋找適合你個性特點和人生規劃的導師。
五、學會感恩讀博時光。
有時候我會想人生中能有這么一段純粹的時光真是太美好了,雖然這個過程還是會有些困惑和迷茫,但當你可以心無旁騖的想去做好一件事,這里邊夾雜著自己的夢想,不管最后結果如何,其實你就已經成功了。在研究中你會有自我認知,開始思考人生,開始傾聽自己,開始學會自省,你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斷增強,你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奧,面對未知的未來你將更加自信和從容。另外,這段旅程讓我認識到孤獨的價值與苦澀,經過獨處你也會意識到身邊的朋友、親人和戀人的重要性。最后,這段時光滿足了我年少仰望浩瀚星空時,立志做一名科學家去探索未知的那些幻想,我的心靈在這段旅程中顯得如此卓爾不凡。微笑擁抱這樣的生活吧,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再出發。
關注個人公眾號 旦博記,更多精彩文章!
個人科學網博格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158962&view=sky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