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麥大大。
首先還是來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的本職工作是體制內的一名心理老師,副業探索的方向有公眾號寫作、職業生涯咨詢等。我的公眾號是“麥大大”,歡迎大家關注。
今天我的分享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我的優勢本能;第二,我的延伸思考;第三,我的行動啟示。
1. 我的優勢本能
首先,我來分析一下自己的優勢本能。在自保、一對一和社交三種類型中,我的比例是:
- 自保:65%
- 一對一:30%
- 社交:5%
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自保
老師在課程中第一次講到這個類型的時候,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就是自保型的。雖然說男人的直覺是不能相信的,但我就是相信自己,而且老師也相信。
我以前很喜歡囤東西,更多的并不是物質的東西,而是虛擬的東西。我的百度網盤中曾經收藏了幾百G的心理學和商業課程資料,但大部分都沒有看過。我還收藏了200多本Lonely Planet的電子書,用過的只有2本。有的國家后來真的去了,也不是從這些電子書里面尋找信息的,
上面說到的這些資料,我已經全部刪除了。現在,我告訴自己,要用的時候才去買,那些由于便宜買來的資源是不會珍惜的,可能看都不會看。
至于考證書這個事情,我也非常感同身受。自從我學習心理學開始,我就一直想要考證書。原來傻傻地以為,只要擁有了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就萬事大吉了,后來才發現,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個什么都不算的開始。接下來,我進行了很多學習。在報名參加課程的時候,我的衡量標準之一也是,這個課程有沒有證書,最好是權威機構、權威老師的證書。
我也挺重視時間的價值的。看到別人,特別是家人浪費時間,我會感到特別不舒服。如果自己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浪費時間,我也會有一種強烈的內疚感。
一對一
我覺得,以前的我一對一也是很少的。當我還是單身的時候,我周末最喜歡的休閑活動就是找一家安靜的咖啡館坐一整個下午。出去旅行,我也喜歡一個人。
結婚之后,我的這種狀態有了一些改變。但與大多數人相比,我需要更多的獨處的時間。我覺得一個人的時候,我的思維特別活躍。我喜歡寫作、喜歡思考,這些靈感大多是在一個人的時候迸發出來的。
之所以我給自己的一對一打了30%,主要是因為我學習心理學和開始做生涯咨詢。我原本并不知道自己是一個喜歡觀察和了解別人的人,但學習心理學之后,我開始對人感興趣。
社交
我曾在另外一個課程的分享中說過,當我開始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是特別恐懼社交的。那時候如果一門課程需要同學之間的互動,我就會選擇提早離開或者干脆不去。在工作的前幾年,我也有一種很強烈的社交焦慮,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就好了,但現在還是不太會主動去社交。
2. 我的延伸思考
下面進入第二部分,我的思考。這部分我講兩個內容。一是優勢本能與職業價值觀的關系,二是優勢本能與職業困擾問題。
優勢本能與職業價值觀
我的核心職業價值觀是:個人成長、影響力和經濟報酬。我認為,影響力是我的終極價值觀,而個人成長和經濟報酬是我當下的工具價值觀,也就是說,個人成長和經濟報酬是為了實現影響力的價值觀服務的。
這兩個工具價值觀與自保型的核心需求是一致的。經濟報酬,滿足的是我在物質上的滿足,可以給我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 個人成長滿足的是我發展的需求。我覺得自己特別對個人成長領域的東西感興趣,不管是更加務實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精力管理等等,還是比較務虛的心靈成長、人格成長之類的,我都非常感興趣。這可能是因為,我的潛意識告訴我,如果不成長,就不能保持持續的安全感了把。
優勢本能與職業困擾問題
在這星期每日一問中我說到的內容正好就是屬于我的核心恐懼。我特別擔心沒有時間。我覺得自己每天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但時間不夠用。與很多家庭相比,我們的家庭負擔已經非常少了。目前沒有孩子,雙方家人也不需要特殊的照顧,我們可以全然將時間用于自己的發展,但不知道為什么,我依然覺得時間不夠。
3. 我的行動啟示
我想來展望以下我期望中的三種優勢本能的結構分布。
- 自保:50%
- 一對一:30%
- 社交:20%
我需要重點補充社交方面的內容。除了咨詢之外,我接下來也想要做課程,我就需要與更多人社交。課程中我問老師,加入研習社算不算社交的補充,老師給了我肯定的回答。我想,我可能可以從線上的社交開始補充,慢慢將自己社交的圈子拓展到線下。
最后的最后,我想說一說自由書寫的神奇力量。從加入天賦生涯影,使用小黑屋這個軟件,我開始自由書寫,從中對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非常感恩與大家一起度過這段天賦生涯的旅程。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