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老師的書里有這么一個故事:
在一條狹窄的山路上,一個貨車司機正在爬坡,已經開了3個小時,他有點昏昏欲睡。就要到坡頂的時候,迎面來了一輛車,車上的司機伸出頭來,伸手指了一指,對他大喊了一聲:“豬!”? “嗚”的一聲,兩車擦肩而過。他的瞌睡一下子醒了,他馬上伸出頭,沖著車的背影大聲罵道:“你他媽的才是豬!你們全家才是豬!”他得意地回過頭來,看看前面的下坡路,天啊,一群豬!他剎車不及掉溝里去了。
尷尬了吧!這又怪誰呢?對面的司機只是好心提醒他路上有豬,注意安全。那個昏昏欲睡的司機就用自己的思維進行判斷,來認為對面的司機在罵他。我們說這個司機不知好歹對不對?
但其實,是他固有的思維方式讓他掉到了溝里。
其實在生活里,用大腦「默認系統」里固定的思維模式來行事的人比比皆是。
比如,你覺得你同事今少言寡語,你心里就在嘀咕,是不是我哪件事得罪他了?其實呢,他今天只是比較忙,沒時間跟你聊天。
比如,你領導開會的時候提出了部門存在的某些問題,你就對號入座,認為領導就是針對你個人,再遇到領導就戰戰兢兢。其實呢,領導只是提出大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以求及早規避。
更典型的是,男朋友說了一句:我今天太累了,就不陪你逛街了~女朋友小嘴一嘟:你不愛我了,你就是不愛我……其實,對方可能真的是忙了一天過于疲憊。
我跟閨蜜聊天也出現過這種問題,你看↓↓↓
所以,你遇見一個問題的時候,你的「腦回路」是怎樣的,直接決定了這個問題的走向。
那個司機為什么會那樣想?可能是他被人那樣罵過,也可能是他用那樣的思維方式,所以在他構建的思維系統里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樣。我們也一樣,我們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和記憶,處理我們看到的部分世界,然后在我們腦子里面構建一個自己的世界。
這樣的定式的「腦回路」影響生活小事兒,也影響工作習慣,更甚者我們說可能會影響人生走向。
我畢業第一份工作的內容之一就是每天要從系統里提取基礎數據形成報表。這個基礎數據可以從兩個系統提取,之前我的前輩跟我說過,老系統的數據更新慢,所以部分數據有誤差。
所以,有一天當我的同事拿著這個基礎數據來來質疑的時候,我脫口而出:哦,那一定是老系統數據沒有更新過來……"
但當我對工作越來越熟悉以后,我發現如數據出錯,可能是因為數據輸入有誤,可能是報表形成過程中函數出錯……更有可能是因為一些由于我經驗不足、尚且還不知道的原因。我的「思維方式」讓我直接pass了所有其他可能的原因,也局限了我從問題中能夠得到的經驗和成長。
一個人的經歷和生活方式為塑造出了他的生活模型。然后我們用自己的經驗去處理我們看到的這些人事,用我們自己形成的「眼鏡」去過濾周邊的一切,這跟坐井觀天的青蛙別無二致。如果意識不到思維方式的重要性,再多的學習、經歷和總結只能是在原地打轉,無法往前更進一步。
前一段時間,邁克爾·柯蒂斯導演的電影《卡薩布蘭卡》中那句流行于各個角落的話——「你現在的氣質里,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同樣,你的思維方式里不僅有你過去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還會決定你接下來的人生道路上將會遇到什么樣的人、看到什么樣的風景。
修正并更新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一件艱巨且需要不斷反思總結的工程。但一旦當你意識到它對一個人當下現狀、未來發展的影響,我相信你會立刻邁出腳步去重視「思維方式」的成長。
在這里,只要你開始重視它,就是最有意義的。從生活小事開始反思、修正自己的思維方式,道阻且長,我們開始尋路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