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同一本書,有的人不但能在兩天內讀完,還能迅速對書中內容進行梳理和評價。而有的人,可能兩個星期過去了,仍然混跡于前二十頁,對于書本內容也是支支吾吾道不明。這便是閱讀水平的差異。
在沒有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這部作品之前,我從未對自己的閱讀水平進行過考量,更沒想到自己雖然看了二十多年書,仍然是一個低水平閱讀者。而我們身邊大部分人的閱讀水平也都屬于低段位階段,高水平閱讀者可謂寥寥無幾、屈指可數。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艾德勒和范多倫,一位是美國著名學者和編輯,一位是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兩人曾共同編輯過《大英百科全書》。而二人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初版于1940年,很快便高踞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首一年多時間,之后多次再版并被翻譯為多國文字。
中文版的翻譯者郝明義感慨說:“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時期,就能讀到這本有關如何讀書的書,那我會少走多少閱讀的冤枉路?!蔽以陂喿x這本書的過程中亦有同感。
這本書把閱讀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快速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這里所談的低水平閱讀,就是指閱讀水平停留在“基礎閱讀”階段。
“基礎閱讀”水平的最高層次相當于一個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字詞已經不是阻礙其閱讀的最大障礙,他幾乎可以閱讀所有的讀物,并可以上高中的課程了。多數人的閱讀水平止步于此。
生活中處處可見低水平閱讀現象。其中一種是為了獲取信息,吸收資訊而進行的閱讀。比如有的人喜歡早晚看“熱點頭條”、“騰訊新聞”等。一方面滿足好奇心,另一反面在與別人的交往中具備談資。另一種是為了消遣和娛樂進行的閱讀,比如在一個閑暇的午后,一個人靜靜看武俠或者言情小說。還有一種是網絡碎片化閱讀,比如在微信上訂閱自己喜歡的公眾號,看公眾號上推送的文章。
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這些現象被稱為低水平閱讀,但我并沒有對它們持否定態度。不是說,因為是低水平的,就勸大家別再去做了。
畢竟能主動了解社會熱點,總比啥都不知道要好。能為了消遣去閱讀,總比放任頭腦空虛要強。能在腦子里留點碎片,總比一片都沒有要好。
但這類閱讀最大的問題在于,它不能幫助讀者提升理解力。換句話中,那些信息、消遣或碎片并不能提升你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反,你做得越充分,越會阻礙你理解力的提升。正如作者所言:“現在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
那么,為何很多人哪怕本科甚至研究生畢業了,仍然屬于低水平的閱讀者呢?
第一個原因在于相關教育的缺乏。試問各位,在你的讀書階段,是否接受過專門的閱讀方面的指導呢?我想多數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就我個人而言,從小學到大學,從來沒有哪個老師講授過閱讀技巧。而如今的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從沒有對學生進行過專門的閱讀指導。這實在是一個整體上都缺乏意識的不良現象。
學校教育缺乏導致的后果,正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墨塞爾在《學校教育的失敗》一文中所說的那樣:“他可以讀一些簡單的小說,享受一下。但是如果要他閱讀結構嚴謹的細致作品,或是精簡扼要的論文,或是需要運用嚴密思考的章節,他就沒有辦法了?!?/b>
這不是危言聳聽,像我們高中語文試卷的第一題就是論述文閱讀。很多學生即便在花了很長時間閱讀后,依然找不出文章中心,更別說分析文章的結構和邏輯了。
低水平閱讀的第二個原因是閱讀者的自我要求過低。在現代媒體的泛濫沖擊下,很多人已經退化到小時候看圖聽故事的水平,對于稍長的文章都難以下咽,更別說長篇小說。
而部分有閱讀愛好和習慣的讀者,卻由于缺乏一定的閱讀技巧,讀過之后,僅僅是“這本書我讀過”,就再也說不出什么有價值的觀點和看法了。
因此,要改變低水平閱讀現狀,不僅需要整個教育體系反思和努力,也需要閱讀者個人有自我提升的意識。
怎樣才能擺脫低段位閱讀,成為一個高水平的閱讀者呢?靜候下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