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劃分三個次第:‘認知’、‘覺悟’、‘徹悟’。
知‘山’是山,知‘水’是水。每一物,了解其名。知道萬物有‘名’,人各有貌、人各有志、人各有命。山林,供動植物生長棲息。雨水,動植物成長所需。了解如實會發生的每件事。這是‘認知’。
山的本質是石頭、實質是碳酸鈣等礦物;水的本質是氫氧化合物,液態是水、蒸發為氣、低溫成冰。所有物質,實質是各種元素,在特定條件下的穩定化合物。條件變化時,以不同形式存在。石頭粉碎是沙土,混入有機質是泥巴,泥巴之所以能滋養萬物,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各種營養物質供植物根莖吸收。種子遇水萌發,長為‘苗’,吸收氧等成長成熟后,枯萎腐爛在地里,又被其它植物吸收,再成新生命的一部分。這是物質的循環往復,也是無常屬性的顯現。
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事務表面下的實質。獲得的認知,能舉一反三的指導實踐。這是‘覺悟’。也就是從‘看山是山’,變為‘看山不是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象和實質是一體,誰也離不開誰。表象是無常的、條件變化而生變化。而實質相對穩定。處處留心皆學問,處處‘有心’皆可悟。
正如:各種人生社會問題是表象。上學是為了求知、蓋房是為了居住、結婚是為了男女合法結合、生育是為了接續骨肉、工作是為了賺錢、存錢是為了不時之需、死亡是身體的常道等等。
由于考核老師的升學率,求知解惑的課堂,劃分出優等生和次優生。因為一考定終生的高考制度,讓所有人的6-18歲青春期,成了應試機器人。因為商品房的稀缺和‘剛需’,與資本逐利的貪婪,弄出了荒唐的城市‘牛馬局’—房奴。加上城市教育資源優質,炒出天價‘學區房’。因為丈母娘岳父等人私心妄念,天價‘彩禮’,讓適婚男女婚配難。因為主政領導的政績觀,面子工程,讓財政收入穩定的政府,背負巨額債務。生產效率極高的今天,生存和生活本不難,而世上仍有過億的極端貧困人。
“唯有有心之人能覺悟”。大徹大悟的學問,離不開‘用心’二字。此‘心’不是指跳動的心臟。而屬于精神體。基于人類靈魂、自帶幽玄神秘屬性。因此,悟道與‘心學’,自古雖受關注、學者廣為探索。各民族文化未有統一,因此,頗有爭議。
自然界的萬物,包括人的身體,微觀物理學角度看,都是基本粒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完全一樣。因此并無恒定的‘自性’。也就是一把土,可以成為植物的一部分。一塊鐵,也可以是人類身體中的營養元素。
人之出,父精母血開始受造。發育為肉團胚胎,被賦予靈魂后,成鮮活生命。生而為人,受父母養育之恩、親屬照顧之情,同學發小之誼,朋友老師等人的知遇之義。人類所需的各種物品,被設計制造出來,表面上大家是為了賺錢,實質上是基于服務人類社會,讓更多人享用這份成果。‘人’存于世、立足于世,離不開‘情’、‘義’二字。修行修心,尋求大徹大悟,必修為人的情與義。
有情物種,即使惡如猛虎、弱如白鼠,都會憐憫子嗣、悉心哺育。不是無情無義。為人處事,忌薄情寡義。修行,先修深情與大義。“你們若見到不義,當用手制止。若不能,則用口勸誡。再不能,則用心憎惡。這是最薄弱的信仰了。”— 最后先知的教導。
情感,發乎于‘自我’。大義,存在于公心。要做到處世合情合理,需要對恒有‘自我’的我執之心,有認識、常觀照。也就是學會內觀自身的情緒變化、和執著之念。守護自己的公正之心,需要有當仁不讓的勇氣,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言端正之詞、行高尚之為、求真知灼見。勸善止惡,存續正氣。修好徹悟的基本功。
萬‘事’隨緣生,唯‘覺’恒常在。全世界的手機可以粉碎,零件可以燒毀、設備可以丟棄。只要手機設計制造的智慧在,設備可以重組、零件可以再產、手機便可再現。人,之所以可以認知萬物,還可以看懂萬事萬物的變化無常,因為自身,有如如不動的覺醒‘自性’。或稱‘靈魂’。不生不滅、正等正覺、無上智慧。人人兼有靈魂即‘自性’,各人兼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顛倒妄想,而不能證得。而幾個月的嬰兒,路走不穩,一字不識,卻能秒懂大人要表達之意,正是擁有‘徹悟’的靈性本來。
所謂顛倒:是不了解‘有心’才有覺悟,‘有心’才有對萬事萬物的認識和運用。而不是反過來,一顆心被萬事萬物的表象迷惑,忙忙碌碌而不自知、不留心。妄想:是把‘我執’之心,當成了本心。把計較各人得失,當成了真理。其實,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計較不徒增煩惱。當取才取,知足感恩。
‘人’,被提拔在萬物之上,管理大地,享受各種美味給養、乘騎用具等恩典。成年人,需要積累足夠多善知識,匯集真知灼見,才能趨向覺悟。心靈先覺醒,靈魂自徹悟。
心靈健全,理智才能端正。眾人的心靈由受精卵造人的神明、天地的創造者、宇宙的主宰掌握。唯有心懷敬畏和希望,常以經典的智慧熏陶,以先知的教導正行,動心忍性,日常精進。在一言一行中,既培養性靈,又讓自身靈性能量豐滿治愈,自性顯現。便得正等正覺,親證菩提。
人‘造’物品,由人類的智慧和能力設計制造。賦予其存在的意義和智能化水平。自然界萬物,由清高偉大的創造者造化,憑著真理和定數。受其冥冥中的注定和引導,各人的給養、壽命、覺性等不一。(每個人會容易的到達注定的結局。)
末尾時光,物欲橫流,人們貪吝成性,薄情寡義,甚至見利忘義,互傷互害、寡廉鮮恥。能徹悟者,難免少之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