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做一件事不能堅持,或者說三分鐘熱度,那說明你并孤獨,因為我也這樣。
看了那么多的“關于如何行動的”,還是沒有一點改變。今天來說一下參加 “選擇自己寫作訓練營”,我是怎么“拖”的。
選擇參加寫作訓練營,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想知道牛人們的高點擊量的文章是怎么“煉”出來的。看看大牛們高點擊量的文章 ,很快就會發現:他們總能給你帶來點什么,比如:學習到一個方法,或者提供了做某件事情的捷徑,又或者帶給你開心什么的。除此之外,包括結構,行文似乎都是設計好的,總讓人很容易的就上手了。那么: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參加完幾次課就發現,三分鐘熱度的問題出現了,各種拖。拖作業,拖日記錄,拖收集素材,拖練習,根本談不上堅持。
每次打開電腦準備寫時,突然又想起老師說:要先列大綱,要先畫導圖。對,應該這么干,于是又打開了思維導圖的軟件。正準備畫導圖時,腦子里又空白了,要寫的內容似乎又未成型。于是又靜坐下來,想想我應該怎么去設計結構........諸如此類,在無效的行動下,又”拖“了過去,直到要上下一次課了,作業還沒完。
于是我開始反思,為什么會這樣。我發現,主要原因出現在:目標不明確、行動的規則不明確、沒有及時自我反饋、沒有自愿完成的欲望。于是,我針對這些原因進行了調整,試圖去解決它。分為以下四個步驟:
1.先設定一個小目標。
我想這個詞估計你都看到“惡心”的程度的,因為大家都這么建議。
我設定的是:每天寫300--500字。請注意:關于寫我設定了一個”三不原則“:不拘形式,不限內容,不管結構。不要一開始就被“術”這個層面的形式給卡住。不管他好壞,先動起來,要求就是“今天必須完成”。立即行動去做,不要留下“我是在思考結構”、“今天沒時間”、“今天沒有好內容”等借口。
這里推薦一個工具給你:訊飛語記。他能將你的語音迅速的轉換為文字,而且識別率高,還支持方言。
這一步是解決“完成目標”,不留任何借口,立即行動。
2.制定一個行動規則
除了上邊說的:三不原則,另一個行動規則是:后幾天改前幾天的內容。由于寫的時候不限內容,有時候等到第二天第三天的時候看,心中只有一個感覺:真爛,寫的什么鬼!
于是動手修改前邊的內容,這樣做的好處是,內容迭代。就是:后邊反思前邊的內容。有錯,留到明天再改,但不妨礙今天的目標達成。
3.及時自我反饋:有沒有完成
我的做法是:在手機日歷上添加一個全天提醒:完成300字。只要一打開手機,就自動提醒一次。除非完成,否則不許刪除。
對于連續完成的,設定了一個小獎勵。
對于沒有完成的,設定了一個處罰:不許刪除手機提醒。
不要覺得這個處罰是不是太輕。對于一個強迫性的人,“微信小紅點”、“手機提醒”那是多么糟心的煩。
4.找一個自愿完成的理由
我目前的理由是:我想弄清行文大牛們是如何設計出好文章的。我也模仿了試試,萬一模仿出一篇點擊量高的好文呢?
注意:這里不要把“作業”、“任務”這樣的詞帶入。因為在我們的心底,本能抗拒這些“為了完成而完成”的事。這是保證達成目標的支持理由,所以自愿完成是第一要求。
通過上述方法,先解決如何讓自己堅持下來。有一句經典的話:
“我哪懂什么堅持,明明就是死撐”。
先愉快的完成他個一周,然后再完成他個十天,然后再完成他一個月試試。不要去設想成功后“牛逼”的樣子,普通的天天去做就好。
以上就是我堅持了一段時間的方法,覺得效果還不錯。當然,還是沒有解決“拖”作業的問題。
寫作本質上是輸出思想,所以,這也是一個產品。既然是個產品,那就涉及內涵、包裝、設計等等。沒有輸入,是很難打磨出一個優質產品的。寫作技巧、設計排版等,本質上只是“術”這個層面的問題,核心的,是文字背后的思想。不斷的輸入才是寫出好文的基礎。所以,這21天的習慣僅僅只是個開始,不要奢望一下有什么“蛻變”。
遇良師,遇好友,持續行動,做一個有故事的人。
原文鏈接:《寫作入門--21天哪是什么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