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秦記
1
旅客們步履匆忙走出車站,繞過灰色城墻,消失在車流人海中。他們腳步帶起的微塵還在身后升騰。這是西安的塵土,上午十點的陽光正好照亮它們——干燥,輕盈,浮在空中,等著車站涌出的下一波腳板將它們攪散。它們和秦磚、漢瓦應該同屬于一個時代,而且就來自于相同的土壤,只不過那些經過塑形燒制,成了價值連城的文物,這些四散飄落,經風歷雨,成了人間最微不足道的塵埃。
住處是提前訂好的。西華門附近,四樓,兩室兩廳,除了寬大的睡床,還有廚房和吧臺。隔壁是座小學,站在衛生間,能清晰聽到孩子們的讀書聲。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旅游居住方式——自在起居,悠閑度日,把陌生城市的生活過到自己的日子里。出門時,一位大姐急匆匆沖進電梯間,隨我們一塊下到一樓,出來發覺走反了,又大笑著重回電梯,朝八樓奔去。
我們照例先找美食。回民街就在附近,兩旁密集的招牌推銷著各種西北風味:牛肉臊子面,麻醬釀皮,臘牛肉夾饃,馕餅鍋盔,紅柳烤肉,biangbiang面,胡辣湯……除了份大量足,還兼具結實扛餓的功能。我猜這些東西類似于濰坊的朝天鍋,最初是給推車挑擔的漢子們準備的,后來才演變成為當地名吃。當然,也有圍著頭巾的回族婦人在賣小巧的桂花糕。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鮮烏梅和油炸柿子餅,一個甜脆,一個香糯,吃罷叫人念念不忘。鮮核桃也好吃。晚上邊看電視邊剝核桃,核桃外皮尚濕,內皮軟韌,剝離的過程頗類美女脫衣,輕輕一揭,便露出白若肌膚的果肉來。
2
幾頓飯后,一種味道就頑固彌漫在了我的口腔。胡辣湯,灌湯包,羊雜湯,煮羊蹄,油茶麻花……無一例外地麻、辣、熱、稠、膻。腸胃在委屈地拒絕,可在長長的彌漫著炭燒氣味的回民街上我別無選擇。我似乎看到了這條街的表情,就是自有一套規矩,你得遵從它,它卻不肯遷就你的那種強硬。
車到臨潼下起了小雨。梨園樂坊旁邊,拳頭大的梨子掛滿水珠,讓人生出許多聯想。不遠處就是貴妃沐浴的湯池,“溫泉水滑洗凝脂”,想來也是這般梨花帶雨的模樣。雨中的驪山云遮霧繞,神秘悠遠,這里發生過多故事,串聯起來差不多就是一部中華風云史。離我最近的歷史遺留是五間廳墻壁上的彈孔和兵諫亭邊的蔣公藏身處。81年過去,硝煙散盡,槍聲已遠,如今的踏階尋跡者,早已換了事不關己的路人。
驪山同樣做著秦陵的背景。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地下沉睡兩千多年的陶制軍隊被挖掘出來,日復一日接受著游客檢閱。我端詳他們的表情,端正、本分,看不出一點侵犯性。如果守在家里,應該是護妻愛子的好男人。幾天后,我在陜西歷史博物館看到了秦陵出土的兵器。其中一種叫做“銅鏃”,40公分的銅桿上,可以安插尖利的箭頭。箭頭前窄后寬,在弩機助力下能夠輕易穿透鎧甲,插入身體,取人性命。也就是說,公元前200多年,坑道陶俑的原身們就是這樣射殺別人,也被別人射殺。隨著身體倒地,一些人永遠和黃土融為一體,而在遙遠的叫家的地方,他們的女人還在日夜癡盼良人歸來。
為看晚上的實景舞劇《長恨歌》,我們在臨潼多待了半日。雨漸漸大起來,收門票的保安卻鐵面無私,不肯放觀眾早一秒進場。等終于進到露天座區,已是大雨滂沱。我們狼狽不堪,卻又暗生歡喜,盼望能經歷一次雨中冒險。令人詫異的是,演出前一秒,大雨竟然戛然而止。此后演出順利,直到演員謝幕,雨點才又飄落起來。如此巧之又巧,神乎其神,簡直讓人目瞪口呆。當下相信,浩浩三秦,確是萬物有靈、諸神護佑的寶地。
3
遠遠就聽到那人的聲音。十字路口,一位五十開外的漢子正指揮交通。動作不甚規范,態度卻不容置疑。“你們,站住!你們,往東走!”他過于嚴肅的樣子讓我笑起來。他的膚色,嗓門,態度,似乎更適合去黃土高坡指揮羊群。
幾經詢問,我們找到了東門外的孫家老店。上午9點多,就餐的多是老年人。他們不緊不慢掰著烤饃,看樣子更像是來打發時光。我因了回民街上的體驗,只象征性掰了半只饃。可牛肉泡饃一上來就后悔了。因為此湯不同彼湯,清潤,油亮,配著腌制極好的甜蒜,一口下去,醇香之氣從舌尖滾到到腸胃,湯汁似乎瞬間就被吸進了身體。佐餐的還有酸梅湯,是用山楂、烏梅、蘋果干、黃桃干、玫瑰醬和蜂蜜現熬的汁子,拿來與泡饃搭配,清冽酸甜,醒胃解膩,竟然十分相宜。
幾次出入長樂門后,箭樓成了我確定方位的標志。青磚高墻格外讓人心安。有人在城墻上騎車,據說這是最文藝浪漫的舉動,但我們選擇了行走。比起文藝和浪漫,我和他更愿意享受眼前的古意。垛口有風吹來,依稀聽到有人唱戲。我提出在城墻上留個影,結果他把我拍得十分凌亂。我邊看邊笑。覺得這個樣子的留影,也挺好。
本想找家書店了解一下西安乃至陜西的歷史,但我很快找到了更合適的地方——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前排著長長的隊伍,那么多人——年輕的,年長的,城里的,外來的,長時間等在烈日下,就為一睹陜西古代文明的風采。展廳從一至三,從中國智慧的星火微光起步,一路向前,直至星漢燦爛,火光燎原。不時有外國游客在展品前駐足,聽講解員解釋中國器物的奧妙。三個多月前,我也曾在圣彼得堡的輝煌宮殿里,感受那里的大國氣象,而此刻,我站在中華文明的長廊中,只覺榮光照耀,滿心自豪。
4
天氣晴好。大慈恩寺內暗香浮動。導游指點著花木,說這是桂花,那是玉蘭,取金玉滿堂之意。她侃侃講著塔寺由來,我的心思卻游離出去。白云橫在天空,大雁塔上風鈴搖動,我站在桂花香氣里,身心一片寧靜。
又去了一次老孫家。飯后已經八點多,城墻亮起了燈,連大樹都照得透亮。早聽人說,白天西安,晚上長安,果然如此。燈火中的古城更加接近傳說中的盛唐景象。
燈影里等公交車。突然有黑狗躥出,嚇起我一身寒毛。“百年修得同船渡”,不知遠在異鄉的這擦身一遇,是因了前世怎樣的因緣。
5
西安的早晨,地面濕漉漉的。鋪面早早開了張,主顧多是買早餐的短途游客。不節不假,仍有那么多人出來看世界,真是一件讓人感動的事情。
導游熱情教我們方言。其實幾天來耳濡目染,我們已經不由自主想把音調平起來,降下去。看來山形地貌、人文環境對人的性格、口音乃至當地曲調都大有影響。我幾次聽公園里人們唱戲,吐字鏗鏘,發聲豪邁,與京劇昆曲之嬌柔婉轉迥然不同。有人提醒,西安方言與日語頗近,又有人說,日本藝伎是典型唐風,由此說到日本的文字、建筑、禮儀、風俗,忽然覺得,小島居民實在該來長安故地尋尋根。
原以為壺口瀑布也是丈崖涌瀉,噴雪吐玉,在原上遠眺,卻只見黃土低平,并無高山流水景觀。抱疑而趨,漸有悶雷入耳;再往前,濁水四流,水霧撲面;再近前,才知黃河入谷而成為瀑。正值汛期,量大水急,洶涌河水如萬馬奔騰呼嘯而下,觸壁后騰躍而起,彌散數丈,大有吞天吐地之勢。瀑布左秦右晉,兩省游客隔瀑相望,頗辨須眉,相互致意,格外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