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澡躺在床上看書,手機突然彈出來一條消息,那是我一個許久沒聯系的朋友C,所以我猜她一定是最近遇上什么事了。
于是盡管預測到打開這個聊天窗口定會打擾到我晚上的閱讀計劃,但為了她,我還是選擇暫時放棄看書了。
果不其然,她遭遇失戀了。
我和她是從初中開始認識的,后來讀高中時,雖然上的是同一所學校,但是由于不同班,所以聯系便漸漸少了,但斷斷續續卻也常有聯系。
初中時她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認真努力,可以說是那種投入全身心能夠令人望而起敬的態度,后來她給我的這種印象也一直沒變過。
在這次她找我之前,我從沒聽說過她有任何感情經歷,但實際上,我也從不覺得驚訝過,畢竟她一直都很認真嘛,所以把心思都放在學習和工作上,無暇顧及男女之事也正常。
然而,即便是現在,她突然告訴我她失戀了,我也依舊不覺得有什么吃驚,頂多只是在心里更新一下對她的印象——她的認真終于轉移到了別的方面了。
我雖沒有期待她的愛情故事能有多精彩,但是卻也不曾想過會那么平淡,甚至平淡到我都不覺得那可以稱之為一段愛情故事。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概括她跟我講述的那段歷時三個多月的故事,那便是:她開始對一個男孩產生了動心的感覺,然后在三個月的了解接觸過程中更是慢慢喜歡上了對方,可是就在她準備更進一步確認自己對對方的感情時,卻發現對方早就有女朋友了。
這不可謂是不尷尬,所以為了想出合適的安慰語,我思考了好一會。
然而我還沒想好到底該怎么說出接下來的第一句話時,她又發過來了一條消息,而看到這條消息時的我,邏輯頓時就被她打亂了。
她問我:“為什么我那么努力,可就是不優秀啊,是不是不優秀的人都不配得到愛情?”
我回了她一句:“你只是還沒有遇上屬于你的緣分而已,沒能得到想要的愛情是因為你還沒能遇上對的人,這跟你優不優秀根本沒有半毛錢關系!”
我還在致力于開導她走出失戀的陰影,卻不料她的關注點竟一下子被自己給轉移了。
“那你覺得我優秀嗎?”
“優秀!”,我幾乎是不假思索。
“你騙人,我根本一點也不優秀,我只是很努力,但是我的努力一點用也沒有。”
我不知道接下來還能再說什么,想反駁,但是她這句話卻好像是在提醒我什么,她很努力我從一開始就認可,只是關于“優秀”這個詞的定義卻頓時在我腦海中概念模糊了。
“優秀”這個詞,我從來都不陌生,小時候,老師會夸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優秀,后來長大一點,老師會夸獎那些學習成績好并且品行良好的同學優秀,再后來告別校園,步入社會,人們會夸那些會賺錢的人優秀……
生活中似乎處處可見“優秀”,但是如果你愿意去關注一下那些“不優秀”的人,便會發現,在那種處處可見“優秀”的假象下,不優秀的人其實更多。
我記得自己曾看過一篇文章,叫做《你只是假裝很努力》,文章的內容大概是,有些人總是喜歡在朋友圈發一些正能量滿滿的“曬努力”動態,而實際上他們更多關注的只是這種“曬”本身,而非實際的努力,文章中稱這種人為“積極廢人”。
這篇文章得到的認可和關注不可謂之不大,畢竟就我身邊那些朋友里,就有至少大半因為這篇文章而開始自嘲“積極廢人”了。
如果我不了解他們,我就不會知道他們這真的只是自嘲而已,可是這種自嘲的背后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他們的一種無奈,一種明明自己并不是假裝積極,但結果也并不如預期中那般樂觀的無奈。
他們基本上都是像C一樣,真的做到很努力了,可就是不敢自信地說一句“我很優秀”,因為跟外界用來評定優秀的標準一比,他們似乎還差得很遠。
可是在我也不能斬釘截鐵肯定C的優秀之時,我卻能很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發自內心對她的認可,我記得,曾經初中的時候,不管是語文課文還是英語課文,她總是在老師規定時間內第一個完成背誦的,原因是,在老師們布置下任務的當天,晚上下了自習回去她就開始背,而不是像其他同學一樣,非得等到第二天早上的自習才開始。
我還記得后來高中的時候,不管是學校統一購買的資料書還是她自己另外買的,只要買了她基本上都能跟著課程進度做完,絕不浪費自己花的錢。
甚至是后來到了大學,學財務管理專業的她,進入學校安排的公司做實習會計,不僅事情多,職位低,每個月的工資也只能維持自給自足,但不管和她一同進公司的同學有多少中途離職的,她也仍舊堅守到了最后并且獲得轉正資格。
她優秀嗎?似乎并不。
因為初中時哪怕她課文背得快,但是考試成績卻也只能保持在中上,排名前十的同學名單里一次也沒有她。
高中時,雖然她比別人做得題都多,但高考也只是考上一所二本大學,就算那所大學在二本里已經算是最好的了。
至于大學畢業后,雖然她獲得了轉正資格,同時公司在當地也是比較有名的外資合作企業,但作為一個小會計,不僅有種隨時都可能會被替代的危機感,同時工資也僅僅只是讓她能夠在滿足溫飽之際留些結余。
可是她是“積極廢人”嗎?我當然不能茍同。
她的努力都是實打實的,只是現實真的如她自己所說,她的努力并沒有讓她變得很優秀!
作為朋友,我當然知道在這種時刻她需要得到的是我無條件的認可,就是不管我實際怎樣想,我都該堅定不移的告訴她,不,你錯了,你已經很優秀了,真的!
然而,在我面對我自己真實的內心時,我卻發現自己對她這種想法是持認可態度的。
很多時候,我們真的只能做到很認真,不管你再怎么不愿意接受這個現實,憑我們的能力,我們就是達不到能夠被普遍認可的優秀程度。
于是我只能通過分析我自己來開導她,畢竟在我意識到我也跟她一樣是屬于那種很努力但就是不優秀的人時,我的精神似乎并沒有她那么的消極和低沉。
我告訴她,從高中時,我就喜歡上了寫作,但是高中時給雜志社投的稿卻一篇也沒有被錄用過。
后來上了大學,我開始學著別人寫網文,但是當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小伙伴們,在短短幾年時間內都走上了全職寫作的道路上時,我卻還處于憂心自己下一本小說會不會連簽約都過不了的地步。
可是盡管如此,我卻依舊一刻也沒放棄過努力,不管是處于什么環境,我想辦法也會讓自己每個月至少讀完一本書,不管寫的小說有沒有讀者,只要能抽出時間,哪怕每次只寫能寫幾百個字,我也不會放過那一點存稿。
你要問我這種努力累嗎,我會誠實地告訴你,真累!
但你要是勸我放棄,我也會誠懇地告訴你,不可能!
因為這種累,讓我獲得了一種存在感,一種能夠每天告訴自己“很有可能馬上就會成功”的信心。
雖然過了這么久,我早已明白這種“馬上”基本上等于“下輩子”,但只要還有那么一絲的可能存在,我就永不會為自己的付出感到不值得。
而生活就是需要這種“不為付出感到不值得”的信念,不管這種信念會被人說成是“沒有上進心”還是“盲目自信”,至少我能真切地感覺到,擁有這種信念后,我對生活的體驗是樂觀良好的。
聽完我的話,C似乎有些能理解我想表達的意思了,她告訴我,在此之前,她會覺得命運不公平,因為命運總是毫無道理地給了某些人好的條件,同時也毫無道理地給了某些人差的,擁有好條件的人似乎總是能比擁有不好條件的人取得更多的成就。
但實際上,各人所獲得的成就雖然不同,但是心態卻是可控的,只要你能夠做到正視自己的能力,就會明白,每個人的付出與收獲都是對等的,你是蘋果樹,那么歷經開花結果得到蘋果便是不虛此行,至于歷經開花結果的菠蘿樹能接出菠蘿,那也只是因為它是菠蘿樹而已。
哪怕蘋果的普遍售價不如菠蘿貴,但是誰敢說在愛吃蘋果的人眼里,菠蘿的價值能高于蘋果呢?
所以你都那么努力了,為什么還要去管優不優秀?優秀只是各種比較之后的結果,努力本身才是該被追逐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