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雨降下來,天氣一下子就冷了。此刻,萬籟俱寂,那倒頭即睡的,是上班族;亮一盞臺燈,置一杯牛奶與你細談的,是我。
同學生講課,教到“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句諺語時正是夏季,現已完全感受到這句子里的冬意了。盼望著晴天的到來,可以晾曬衣被,可以在沐浴后滿心歡喜曬日光浴,可以認真欣賞一朵明媚的小花,一只慵懶的小貓,以及一位勞作回家的老人。據調查,日光照的時間越長人的情緒會越好,這一點我們都深有體會,在陰雨顛簸的旅途中若是突然放晴,這時所有的疲憊苦悶都被拋到九霄云外,簡直忍不住要唱起歌來了。
除了唱歌,我還有兩個愛好,那就是書法和閱讀。閱讀使我想要寫作,韋斯琴把書法和寫作融入一起,用書法寫作,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或許還可以把寫作與音樂結合,那便成了寫詞,這是我想做的第二件事。寫作,看起來不是我最熱忱的事,但卻是我夢想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使它變得重中之重。
今日讀到汪曾祺的一篇文,他說一個人成為作家多半偶然,多因愛讀文學作品開始,再而寫點東西發表,得到社會承認,你才成為一名作家。他還說作家要不斷拿出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拿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感情的生產者,這就是我閱讀的目的,通過作家了解生活,又或者說通過閱讀了解作家。
閱讀使我快樂,但也常常有矛盾的時候,一位作家推崇的事物卻在另一位那里被推翻,我有些不解,我依賴著閱讀里的思想解決了眾多問題,也堅定了一些原則與想法。當作家產生矛盾,我又該怎么去吸收文化呢?其實,萬物都是相對矛盾,前面說了,作家是拿出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既然是人,當然各有各的看法和見解,倘若每個人看法一致,那在每個區域只需一名作家了。平日我寫東西,也是寫對生活的看法,不知能否被稱作寫文,只希望自己和別人再不同些、對事物再為敏感些、眼光再為獨到些,這樣才能寫出點值得一看的作品。現在的人都把自己的特點給磨平了,生怕和別人不同,認真修飾自己的棱角,我自己也是。仔細一想,另類的人是頗受爭議的,有好一部分人欣賞,也有人嗤之以鼻。但是,你必須特殊,才能卓爾不群。試想,如果沒有夜里盯著星星發一夜呆的人,哪里來的天文學家呢?不要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語輕易改變特別的你。
剩下的三分之二牛奶已涼,入口刺牙。剛攪拌奶粉的喜悅和小啜一口的溫暖已隨時間消逝。
人情亦如這水。
晚上的時光越來越珍貴,要充分利用白天的時間,過好寒假的每一天。明天開始寫對聯、做飯,帶上大腦去想事情,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