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jīng)常會討論意識更重要還是方法更重要,兩者孰輕孰重真分不清楚,重要的是,有無和先后問題。我的認識是:意識是引子,是工作的指導方針;方法是工具,是工作的落地措施。有意識無方法,如同空中樓閣;無意識有方法,培訓不可能有效;意識類與方法類培訓如何合理編排、整合才是王道。
意識與方法究竟如何區(qū)分,我舉一個學習的例子。意識是什么:我愿意學習,這個人是一個非常上進好學的職員,這個是具備學習意識;我知道如何去學習:向標桿學,向上級學,向同事學,向書本學,并且懂得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內(nèi)容、時間、形式等,這是方法問題,具備學習能力。
各位培訓經(jīng)理們、培訓負責人們需要注意了,我們應該搞清楚自己的團隊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培訓,有些人員意識層面都沒有跟上,就做方法的培訓,顯然會徒勞無功。究竟怎么解決這個意識問題:請外面的講師或者機構講,比方缺乏責任心、執(zhí)行意識、消極怠工,這些基本都屬于意識范疇;做意識方面的培訓就像吃補藥,吃了無害,多吃無益,不吃感覺不怎么健康。不過負責人們需要注意兩種情況:正確判斷團隊問題是否真是意識問題,還是由于方法導致的不會做,并非不想做。除了培訓方面還有三個措施就是:1、宣貫和打造文化:整個公司渲染成企業(yè)需要員工具備的意識氛圍,不管是標語、狀態(tài)、會議等堅持長期宣貫;2、團隊成員肅清:好的團隊不會有太差的員工,因為這個團隊經(jīng)過不斷的人員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才能換來純潔的隊伍,就如我黨一樣,持續(xù)在進行人員的調(diào)整是一樣的道理;3、加強入司把關:選人的時候就應該選擇具備相關意識,最少基礎相對好一點,本質不壞,具備上進行的。意識層面的培訓很難馬上見效,人員選擇是關鍵。
方法類培訓:有工具、表格、手冊等,這類培訓一定要建立在團隊具備一定的意識基礎之上。整個團隊烏煙瘴氣,沒有目標感,平常都不定目標;你直接跟他講目標計劃管理的表格,這個效果肯定不好。比方說管理工具,工具很多,都是經(jīng)過大師們,大企業(yè)們研究、實踐、總結的精華。可我們發(fā)現(xiàn)學來學去基本沒幾個發(fā)揮功效,主要原因是都沒有實施這個工具的大壞境,第一責任人你都不推進這個工具,不持之以恒的使用這個工具。員工的方法和技能基本提升無望,因為管理貴在堅持。尤其很多小企業(yè),說大企業(yè)那一套不適合,本質問題不是適不適合,是你的基礎還太差,還沒到做這種類型提升的時候。
我為什么覺得最好的方式是意識與方法結合培訓提升:現(xiàn)在的企業(yè)注重培訓越來越多,隊伍的意識層面逐漸改觀,但又缺乏方法。我們培訓很長一段時間,應該是這樣一種組合拳。以培訓的意識和觀念作為導入,達成一種理論層面、思維層面、精神層面的共識;在以方法和工具為主導開展培訓,教會他們?nèi)绾稳プ觥槭裁炊伎释韶浟耍韶浉嗍欠椒ā⒐ぞ撸@也證明了一種趨勢。那作為企業(yè)的培訓推進的負責人,你要做的就是梳理出問題,堅持圍繞幾種工具做文章,不要今天學中國,明天學美國,后天學英國,管理措施太多了,應該選準幾個適合我們的方法。
作為企業(yè),必須在不斷強化意識的同時,堅持推進方法與工具才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