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冬負了雪,還是雪又戀上了春,在這陽春三月漫天經飄起雪來,開始還是雨,后來就是小冰凌,再后來就成了大片的雪花。
整個上午我都在廚房中忙碌,我已經很久沒這樣精心的做菜了。
昨天,兒子說最近他很容易上火,一直在吃板藍根顆粒。
聽說學校里又在鬧水痘。年前一場流行性感冒病倒了半個班。馬上英語第一次高考了,他可不想這時候病了。
我為中午準備做四個菜。煙熏排骨、蟹子豆腐、豆豉鯪魚油麥菜又煮了雪梨銀耳百香果湯,配的是蝦仁雞蛋醬油炒飯。
說起煙熏排骨,我總想起上大學同宿舍王茜媽媽做的排骨。那是他父母愛惜獨女,千里迢迢給她送來一大包排骨。那排骨做的油而不膩,最重要的有種風干的感覺,信手拈來,入口香醇。據說做工很繁瑣,可見舔犢情深。
煙熏排骨我也沒做過。按照百度所說,先將排骨煮熟,撈出晾干。鐵鍋底部放入茶葉和白糖,把排骨放到屜上。大火一分鐘,冒白煙,轉入小火熏制。第一次做味道還是不錯的,可燒成黑色焦糖的鍋底相當難刷。下次一定謹記要用錫紙墊底。
為什么做蟹子豆腐呢?兒子說想吃點素的,我馬上想到了豆腐。輝先生在的話一定批評我會慣壞兒子的。他又何止不是。
蟹子是用鴨蛋黃做的。沒有現成的鴨蛋黃,我只能剝咸鴨蛋。一邊剝咸鴨蛋,一邊看著外面的雪,一邊想人家都說殺雞取卵,我這剝蛋取黃。我那勤儉持家的老婆婆看見了會不會罵我是敗家子?
雪越來越大了。整個冬天都沒像樣的下上一場雪,反倒是春日乍暖時,下起了這般這鵝毛雪。看來在外出差的
輝先生只能滯留在江南的雨巷里了。
兒子很愛吃豆豉鯪魚中的鯪魚。以前開蓋即食,后不知聽誰說還可做菜,便要嘗嘗。
豆豉鯪魚與油麥菜似乎是標配。我去菜市場買菜時,賣菜的小娘子說我這豆豉鯪魚就配著油麥菜買的,不賺錢的。兩大棵油麥菜1.5元,一盒豆豉鯪魚9元。我聽她這話怎么有種買櫝還珠感覺。
百香果我一直不太會吃,直到學會做飲品,方懂得其價值。
如今物流超速的時代,過去難得一見的物品,現在都開始做入百姓家了。可我總覺得雖然芒果還是芒果,琵琶還是琵琶,櫻桃還是櫻桃,荔枝還是荔枝……可比起原產地似乎總缺了的什么?
催熟的味道終是抵不過瓜熟蒂落的醇厚。其實孩子的成長又何嘗不如此?
輔導班的老師又打來電話,說高考在即是否需要一對一服務。
關于輔導的事我和兒子探討過,他不愿再上輔導班了。他說首先他們學校的老師是當地最優秀的,如果他們都沒有講明白誰還講明白?其次光懂道理但沒有練習和思考也不行;還有沒幾個月就高考了,本身就容易浮躁,再去輔導,怕心里更焦慮了。
作為一個高三的家長此時我恨不得孩子身長雙翼,動力十足,創造奇跡。可我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放棄了上輔導班。因為路終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走的,父母只是看著他走路的人。
窗外雪依然在下,孩子們已經放學。對于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有人打著早已準備好的傘悠然的走著;有人戴著帽子低著頭快步疾行;有的連帽子都沒有或擠在同伴的傘下或撒腿狂奔。這群學子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前行。
忽然想起那句聽來的名言“萬事都會消失,唯有選擇除外”
飯已上桌,希望兒子今天能吃飽喝足,驅走這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