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要求年輕干部“練好內功、提升修養、增強本領,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選調生作為國家的后備干部人選,理應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新環境新形勢下,勇于挑戰自我,不斷提升自我,努力成長為黨和國家合格的“后繼人”。該如何成長為合格的“后繼人”呢?筆者認為要從“思、學、干”這三個字上下苦功夫。
“思”,既是思想也是思考。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曾說“行是知之始”,意在表明思想引領行動,是行動的指南針。如果把行動比作海上航船,那思想就如同燈塔,燈塔點亮,航船才不會迷失方向。選調生要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補足理想信念就不會得“軟骨病”,就不會在面對萬千誘惑時迷失自我,迷失人生方向。二是做個會思考的人。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如何在一團亂麻中順利找到突破口,順利完成穿針引線的工作,這其實是我們都要思考的問題。面對老問題老難題,當老辦法不再管用,我們就要去思考新的解決途徑,絕不可敷衍了事、蒙混過關。
“學”,學習應貫穿人的生命始終。一是要多讀書,讀好書。毛澤東同志曾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習總書記也說“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們要發揚這種“擠”和“鉆”的精神,多讀書、讀好書,從書本中汲取智慧和營養,不能自我感覺良好、不屑學習,不能借口工作太忙、放松學習,不能為了裝點門面、應付學習。二是要在實踐中學習。紙上得來終覺淺,從書本上獲取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紙上談兵,最終只會鬧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笑話,要準確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得親身到實踐中去感受。
“干”,即干事擔事。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干部干部,干字當頭,實干為先。適逢偉大新時代,既然選擇了當一名干部,那就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勇于擔當,服務人民,用實干的汗水澆灌,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的基層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