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晚上聽了一段讀書,內容是《不成熟的父母》這本書的第一章,感觸頗深,似乎我們都有一個跨不過去的童年,即使成年了、工作了,已為人父、人母,童年的痛苦記憶依然揮之不去,就像我們陽光下面的影子,一直在虔誠的追隨著我們的腳步。
一位聰明伶俐的姑娘總是說自己笨,什么都做不好,周圍的同事、朋友很納悶,學東西很快而且干什么都又快又好的人哪里笨?姑娘道出了原委,媽媽小時候總是戳著她的腦門說:“你咋那么笨,啥時候才能把我交代的事做好?”她的媽媽卻不知道這句話變成了烙印,印在了女兒心里一輩子。她說現在一想起來當時的場景還是感到很不舒服,最討厭的就是媽媽用手戳著她的腦門數落她。
今天在路上遇到的母子,雖然只是一閃而過,那個孩子的表情還是讓我印象深刻,面無表情、眼神有些呆滯的看著前方,而他的媽媽在用很生氣的語氣對他說:“你如果再亂抓東西,我就把你送給那個叔叔,不要你了。”也許是他剛才調皮了,惹媽媽生氣了,只是這位媽媽的做法是否也是不成熟的,犯了錯誤就有一個懲罰在等著,而不是想如何解決問題。這位媽媽一定不會把孩子送人,只不過已經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了不安全的種子,今后在不斷的重復過去那種令人沮喪的經歷的同時,它也在孩子的心里生根發芽,最后長成參天大樹。
不管過去了多久,都無法完全消除早期父母斥責、貶低所帶來的負面的影響。甚至還在延續下去,前面說的那位姑娘也許正在用媽媽的語氣和動作在對她的孩子說:“你咋這么笨呢!”
慢慢的學習,慢慢的成長,看到我們內心的那個陰影部分,去安撫它療愈它,承認自己的可憐、自卑、充滿無力感,有一天可以成長為充滿愛、自信和力量的成熟的父母,勇于去改變自己,斬斷那些斥責、貶低等帶來的傷害。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