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幼兒園園長藍姐昨天講了一個故事:今天和出租車司機聊天,司機說她朋友的孩子在幼兒園被確診為白血病,孩子的父母當時就認定這個孩子只要活著就好,也從來不給孩子任何壓力。孩子到了高中復診時發現血癌細胞不見了,病已經好了,就在孩子宣告“無病”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對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成績”,孩子非常郁悶,常常說我還是生病吧,生病讓我快樂一點。很多人都知道孩子的病已經轉移成了另一種病,但父母就是不肯松開對“成績”的要求。
看到這個故事,由于孩子有白血病的無壓護養,到白血病痊愈之后的高壓成績,因為孩子失去了快樂,導致孩子主動要求自己有病。
有些身體的病,因為心情舒暢,也會慢慢的好起來,所以有時候身體的病不是很可怕,但是因為身體之病好轉,而轉變成心理疾病,那才是更可怕的。
那么爸爸媽媽和孩子誰的病更厲害呢?我想應該是得了妄想癥的爸爸媽媽吧。
一個人是生命重要還是成績重要呢?當在沒有生命危機的時候,一定是分數重要。一旦出現影響生命的麻煩時,父母才會選擇放棄。
上面故事中男諧孩成長經歷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嗎?因為要躲避學習的壓力,寧肯選擇生病,因為有病更快樂。
我想到這句話,當男孩說這話的場景,是多么的滑稽和悲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