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業主都會好奇設計師會喜歡什么樣的風格?我常常說我只希望回家推開門的一剎那,看到的是滿屋喜愛的生活。這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當然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家。
無數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常常在孤獨的進行自我對話。第二天清晨,當太陽升起的時候卻必須滿懷激情的面對生活。
我生活的城市幾乎整個裝修界都把設計當作一種商業手段,與文化無關、與生活無關。
大多數客戶不重視設計,不肯為設計買單。于是裝修公司只好把“免費設計”作為招徠客戶的手段,當設計淪為裝修業務簽單的工具,便不再為裝修施工服務。
什么設計的準確、嚴肅、統一、完整都不再重要。怎么讓業主興奮?一興奮簽單才是最重要的。
這幾年,我一直在審視自己的作品,生怕迷霧蒙住了雙眼。幸而每次回頭,都能看到自己的眾多不足。好在還能看到,光在前面,雖然遙遠,卻可及,只需我馬不停蹄的追趕。
當我成立了“力求專一、只做設計”的上宅室內設計工作室后,我才體會到什么是暢快淋漓的設計感覺。我開始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客戶,我不用再為了控制預算而“忽悠”業主:客廳是整個家的中心地帶,而電視墻則是整個客廳的重點,我們只需畫龍點睛,集中金力著重打造電視墻的效果就行。
因為我明明知道,“移步換景”才是設計的王道,我們完全不必積聚厚重的財力只為著重表現電視墻。
比如玄關是家的窗口,沙發墻是藝術的窗口,餐廳是生活的窗口,臥室是休憩的窗口。每個窗口都需要呈現不同的主題,都需要統一協調的背景及工藝品和裝飾畫的點綴。
其實“自在”才在室內設計中是最難得的精髓。唯有放下攀比、放下浮華、放下面具,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風格。內心沒有力量的人,是不敢放下面具的。
很多設計師在第一次接觸客戶的時候都會程式化的登記姓名、電話、然后拿出琳瑯滿目的效果圖給業主參考。而客戶往往會一臉茫然的說:“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那種風格?要不你設計好方案,我跟著你的感覺走。”
業主隨著裝修過程的深入,在逛了眾多品牌的主材和家具后,慢慢開始了解自己,并逐步確定了自己喜愛的風格。但通常與最開始設計師設定的風格背道而馳,而往往這時裝修已經進行到了中期甚至后期,最后業主完全有可能會住進一個漂亮但自己不喜歡的新家。更多可能是設計師設定的風格和自己喜歡的元素各自滲半,不倫不類。
而有些年輕客戶剛剛坐下,就會開始陳述自己的觀念。這類客戶往往在咨詢設計之前已經在百度上尋覓了良久,瀏覽過成千上萬張精美的裝修效果圖。他們主見性很強,但他們往往忽略了那些所謂“樣板間”“別人家的房子”和自己生活方式的區別和聯系。
完美效果包含色彩、材質、軟裝、燈光、空間劃分,它們從來都不是單獨存在。他們相互影響、共同呼吸。
我常常說“設計融于生活”,設計不只是一張看似功能性齊全的平面布置圖。我的經驗一向是先聊生活,這些生活習慣甚至小到做飯的習慣、收拾東西的習慣、閱讀的習慣、娛樂休閑的習慣,這些習慣都要滲透在全部的設計里。
當我主動開始了解你的需求,那么你也可以放心的說一些自己的問題。諸如:我的書特別多該怎么辦?我特別不喜歡昏暗的房間可是朝向又不好怎么辦?衣服太多而且我跟我愛人還想分開放怎么辦……等等,這些都是實際困擾你的問題。
一個好的室內設計方案,給你帶來幸福感最大的價值在于提供了符合你生活習慣的解決方案。
如果一個設計師連你最關注最困擾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你就要慎重考慮他(她)是否適合你?
如果一個設計師接受你的委托后跟你談的是生活而不只是方案,那么大部分情況下他(她)將是個優秀的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