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筆記:老路:用得上的職業發展課 -第46節
第一性原理又稱“第一原理”。其實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一個哲學術語:“每個系統中存在一個最基本的命題,它不能被違背或刪除。”比如“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道生一,一生二…”這里的“道”就是那個第一性的存在。
說第一性原理,就必須還得提“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特斯拉汽車CEO)。是他把這個概念帶火的。
他特別推崇“第一原理”思考法:“通過第一原理,我把事情升華到最根本的真理,然后從最核心處開始推理……”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于比較,對別人已經做過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去做,這樣發展的結果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說一層層撥開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維模型”——回溯事物的本質。
這個人確實神奇。他好奇在火星上種莊稼,能種出什么來,于是自己創辦了SpaceX造火箭。懟馬斯克千萬別說:你咋不上天呢?,因為人家是真的能上天……他造出的火箭,怎么飛出去的,還能怎么飛回來,可以反復用,所以連美國的太空總署,也找他發衛星,因為便宜。
有一回,他堵車鬧心,就忍不住發了條Twitter,說“我要造挖掘機,去挖隧道了!”之后不到一個小時,他就決定成立一家公司,叫The Boring Company(“無聊公司”)。這家公司計劃挖隧道,然后在隧道里,用一個個膠囊倉,把汽車用24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送到目的地,而且只收一美元。到了2018年底,早期建成的一段隧道,已經投入測試,向記者開放了。
又能上天,又能入地,馬斯克怎么總能搞出創新呢?他自己認為,這都要歸功于,一套核心的思考方式,叫做First Principle,也就是“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這個詞,出處很樸素,它來自于物理學。物理學家計算物質的性質,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用現成的經驗參數來算,好處是簡單快速,不好的地方是,有一些參數是推算出來的,準確性就不能保證了。另一種方法,是“從頭算”,就是使用從最原始百分百正確的數值,一點一點推導。這第二種方法,又難又慢,但是能保證不出錯。于是,這種從原點出發,推演結果的計算思路,就被叫做“第一性原理”。
延伸到商業世界,“第一性原理”指的是,不被問題的表象所局限,直擊問題本質的思維方式。
回到馬斯克的故事里,他想有朝一日讓人類移民火星,必須要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這個問題的表象,是“用哪個國家的發射服務更便宜”,或者是“用什么發動機技術更節省燃料”。但是問題的本質呢?飛太空最大的成本,不是發射服務費,不是燃料,而是火箭本身。只有能讓火箭變成可回收、可二次利用,商業化的太空探索,才有可能。
創業:彼得·蒂爾認為,創業分兩種,一種是從1到N,是水平的進步,是用復制模式、優化效率帶來的進步;另一種是從0到1,是找到新的價值原點,重構行業的進步。
“第一原理”思考法并不是商界大亨的特權,說的俗氣點,無論你是想跟老板叫板漲薪、哪怕是提升生活品質,第一原理思考法都是一種必備思維。
第一性原理,放在職場上,最適合用在,有一堆大大小小、七七八八的事,堆在你面前,讓你不知道怎么取舍的時候。固有的思路,是用時間管理工具,把這些事情分門別類,然后逐一解決。而理解了第一性原理,你就知道,這里面的大多數事情,都不是本質,只要抓住了其中最核心最源頭的問題,其他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如何應用“第一性原理”?
第一,跳出虛假命題。找到了源頭的問題,能做出顛覆式創新;而圍繞一個虛假的命題,只能熱鬧一時。
第二,拋掉既有選項。你以為“既有選項”讓你的選擇更容易,而實際上,它卻在阻礙你看清問題的本質,讓你離答案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