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大眾出現心理健康狀況時往往不知道是該找精神科醫生,還是找心理咨詢師?去精神衛生醫院看病覺得很可怕擔心身邊的人談論自己,找心理咨詢師又覺得很難。疫情已經持續了三個年頭了,從青少年、成人、社區服務工作者、企業管理人員、國家治理層面都認識到了心理、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困擾、心理疾病不再是難以啟齒的問題,可以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很多次面臨找精神科醫生或心理咨詢師的時刻。
今天我就查找的一些資料分享兩者的區別和聯系,方便大家理性看待自己或身邊的人,當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該如何正確處理,自助助人。
1. 精神科醫生一般是有醫科背景,學臨床醫學和精神病學,其中有一部分醫生學習過心理學。主要做精神疾病的診斷、有處方權。精神科是做藥物治療的,精神科醫生主要是針對癥狀進行診斷,診斷后再去治療就可以,這就是為什么心理醫生15分鐘就能判斷心理疾病的原因,他們主要是以癥狀為主。一般來說,去醫院掛精神科或心理科,醫生提供是精神診斷和治療,往往不提供心理訪談,患者如果想要醫生多傾聽、共情自己,基本很難。
心理咨詢師一般是有心理學專業背景。在專業學術訓練之后,選擇心理咨詢(不同流派)的某個或幾個技術給來訪者提供服務。心理咨詢師做談話咨詢。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原則是自助助人,就是幫助來訪者提升自己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是通過專業的知識,共情的能力等和來訪者建立良好的關系,而這樣關系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心理咨詢師在初始階段要了解來訪者的問題,還要收集來訪者的資料,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多個50分鐘才能完成,只有對來訪者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并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后,才能更有效的去幫助來訪者。
兩者都需要長期、系統、專業的訓練,不可相互替代。
2.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所針對的人群不一樣
人的心理狀態分為心理正常和心理異常,心理異常就包含我們通常所說的心理疾病,比如:焦慮癥、精神分裂癥、重度抑郁癥,躁郁癥、雙向情感障礙等,這些都是精神科醫生的工作范疇。
心理正常的狀態里又包含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心理咨詢師的工作范疇主要集中在心理正常里的心理不健康狀態,例如有人遇到了與心理相關的現實問題,或者其本身心理健康水平就比較低,產生心理障礙后導致無法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但還未發展到精神疾病的程度
在國外很多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是綜合性的,精神科醫生、心理咨詢師、社工共同討論治療方案。而在國內,無論是未確診的患者、或有心理困擾的人,第一次求助都有可能找到醫生或咨詢師,經評估后,有可能再轉介。精神科醫生群體中,也有接受心理咨詢的學習受訓,能提供心理咨詢。這點就和心理咨詢師一樣了。所以說,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內容和對象是有區別,但也有重合。
建議如何選擇:
?重度精神疾病:在精神疾病發作時候,社會功能喪失,一定要接受精神科的藥物治療,心理咨詢無效。 在治療后期社會功能恢復的時候,輔助心理咨詢。精神類疾病藥物治療復發率高,配合心理咨詢能夠降低復發率。
?一般心理障礙/成長問題:尋求心理咨詢師幫助。(靠譜的心理咨詢師也會評估來訪者狀態,建議是否需要去醫院就診)。
如果懷疑自己或者家人朋友有心理問題,去見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咨詢師,這兩個哪個操作對于患者容易就從哪個開始。因為精神科醫生也會告訴你是否需要精神科治療,以及是否需要心理咨詢;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也會告訴你是否需要精神科的幫助。所以從哪一個先開始都好。患者一般在精神科醫生(例如藥物治療)和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的共同幫助下,效果更佳。
出現心理問題最好早點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現實環境下,人人都有可能需要心理咨詢師或者教練,所以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事,越早越容易恢復到正常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