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 1.教育方面
? ? ? 投資中收益最大的就屬真正的教育的投資了。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呢? 當然,必要的基礎知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這并不能說明教育就是學校內的課程,或者證書、文憑的多少。因為這些不能保證你
一定能夠成功。
? ? ? ? 曾經擔任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的丁納先生,在解釋高級主管的教育問題時說:“在我們公司里,工作做得最好的兩個經理,根本就沒有進過大學的校門。高管中雖然有人得了博士學位,但是仍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高
管沒有大學文憑。因為公司看中的是一個人的能力,而不是那一張薄薄的紙。”文憑可能會使你輕松地找到工作,但不能保證你在工作中會作出大的業績。
? ? ? 真正的教育也不是指一個人大腦中存儲的知識、資料的多少。現在存儲資料的機器那么多,如果我們只是機械地記憶那些東西,那么和機器還有什么區別呢? 早就應該被淘汰了。
? ? ? 真正的教育是能夠發揮我們才智的教育。評價一個人所受教育的好壞,是以他對思考的有效運用程度為標準的。凡是能促進他有效運用思考的事都是真正的教育,你可以憑借各種各樣的方式來獲得。
? ? ? From:《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
I:? 教育的形式有很多種,但這些教育只是發生了,進行了,而有沒有從自己內心獲得啟發、并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影響卻不得而知,這跟成功沒有必然聯系。真正的教育實際上是要跳出了種種具體的教育方式,不以畢業院校的名氣、看書數量的多少、所獲得證書的含金量等作為參考,衡量的教育好壞的標準就是:你對學到知識的反思內化并最終有效使用的程度。這種注重知識使用的方式才是教育的有效方式。
由此得出結論:
1.不用拘泥于教育的形式,能學到東西的教育方式都可以采用:看書、培訓、實踐、請教高人等等。
2.任何形式的教育,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使用出來,用得越好即是學得越好,反之,學了不用,學得再多也等于沒學。
A1:? 以前買了很多書,能讀完的不多;讀過的書讀過后也很少再翻看;因為需要一些技能,也參加過不少培訓班,每次聽老師講課都是熱血沸騰,過幾天又忘了。這樣的教育不是真正意義的教育。不然學得再多,記得再多,效果也不會好,這也只能算學習了,不能算學到了。
A2:? 后續要以有效使用知識作為教育的目的和標準。
? ? ? 1. 不要一味追求讀書數量、參加培訓的次數等,這些指標統統失去意義。
? ? ? 2. 今后接受教育的重心放在如何更好使用我學到的知識,具體步驟:1.新知新在什么地方?2.我目前能想到的使用場景有哪些?3.使用中會遇到什么問題?4.有什么好的對策?5.立即行動。
? ? ? 能從使用角度來接受教育是才是真正的教育。